【本報訊】香港回歸中國20年,中共的治港政策由最初的「不干預」到「有所作為」、再到「積極介入」,經歷了三大轉折過程;基本上是由鬆到緊,最後赤裸裸西環治港。
「強力部門」跨境執法
回歸之初,北京聲稱要嚴守《基本法》,除國防和外交事務,其他香港內部事務中央不干涉。
但回歸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加上董建華治港無方,2003年港府又強推23條立法,當年7.1終爆發50萬人上街抗爭;時任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震驚之餘,開始改變對港政策,在「不干預」後加「有所為」3個字,並成立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胡錦濤親任組長,但中共的邏輯思維決定的對港政策,與香港社會格格不入,以致磨擦不斷,觸發2012年反國教抗爭,2014年又因全國人大8.31政改決議引發佔中等抗爭。
這一系列事件令北京感覺香港越走越遠,對港事務更應主動有所作為,開始肆無忌憚介入香港事務。中聯辦對香港事務指手劃腳外,甚至直接介入香港選舉,宣稱要成為「治港第二團隊」,儼如真正權力中心;人大常委多次主動釋法;甚至出現內地「強力部門」跨境執法拉港人。
種種現象顯示,香港主權移交20年,北京治港策略不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河水要取代井水」。回歸之初中共宣稱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名存實亡;套在香港人頸上的「一國」繩索,將會越勒越緊。
《蘋果》記者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