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藥明生物(2269)主席兼創辦人李革履歷亮麗,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但其「變錢」才能似乎更勝一籌,短短2年多以「三部曲」把藥明康德由市值不足300億元,憧憬變身為千億巨企。
藥明康德2015年12月在美國退市時,市值僅280億元。但李革之後將公司一拆三,分為合全藥業、藥明生物,及藥明康德,並安排它們上市,其中合全2015年已回歸內地新三板,最新市值達177億元人幣。而藥明生物明日登陸本港,市傳以上限20.6元定價,集資40億元,即相當於上市後市值約233億元。換言之,上述兩者總市值已超過藥明康德在美國上市之時。
藥明康德擬內地上市
而上市「第三部曲」為把藥明康德整體在內地上市,市傳最遲明年完成,集資200億元人幣。
藥明生物業務獨特,公司本身並非製藥,而是為藥廠提供初期研發服務,公司聘用逾700名科學家從事有關工作,並向藥廠收取服務費。公司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間,曾向逾480名僱員發行相當於股本約10%的認股權,行使價介乎0.5至1.8美元(約3.9至14.04港元),須於認股權發行後第二周年方可陸續行使,故上市初期未會為公司構成即時沽壓,但長遠會造成攤薄效應。
藥明生物去年賺1.41億元人幣,資產淨值僅約8000萬人幣,其歷史市盈率(PE)高達151倍,遠比其他醫藥股10至20倍高。分析員指,現時本港上市的為化學製藥股,而藥明則是生物製藥,業務大相逕庭,生物製藥近期為投資界亮點,吸引很多私募基金入股,預計往後上市需求甚大。去年韓國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生物製藥在當地上市,集資近20億美元,目前市值超過625億港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