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港情講趣】
上水有新景點!位於市中心石湖墟和上水站附近的上水花園第一號公廁及更衣室於上月中落成啟用,外觀平平無奇,但原來花費逾960萬興建,成為上水居民近日熱話,人人譏其「千萬公廁」。
註冊專業土木及結構工程師、北區區議員劉振聲指,上水花園第一號座落於上水市中心,附近屋苑商場林立,是上水居民的出入點,「亦是深圳自由行來港購物的一個重點。」人流密集,有必要興建此公廁。另外,公園每朝都是長者的晨運勝地,「老人家人有三急實在難以去別的地方上廁所,加上耍完太極會出汗,他們要有地方更衣,所以就有廁所連更衣室的設備。」他強調,在此位置興建公廁是受民意所托,經評估後有實際需要,區議會才會批准,豪言:「每日5,000個受惠人數其實是低估了,分分鐘去到10,000。」
實測一小時僅40人使用
其實男廁內有兩個廁格三個尿兜,女廁則有四格。更衣設備,則只得長凳及兩排掛鈎。若公廁每日的使用人數能達5,000,甚至是10,000人,個公廁真係好忙,貨如輪轉。為觀察萬人上廁盛況,記者特意在平日下午放學的「繁忙時間」到場觀察「數人頭」,計算進出男女公廁、傷殘人士洗手間的人數。扣除公廁清潔工人及公園保安,一小時錄得40人使用公廁,即平均一分半鐘才有一人使用,當中大部份更是剛放學的學生。姑且當公廁朝七晚十一開放,說一日受惠人數達5,000,甚至10,000,實有誇大之嫌。
記者再向康文署查詢,始發現數字原來是2012年的估算,而署方最近亦有作統計,指每日平均只有五百多人次使用。署方補充,這裏每月平均有五項活動舉行,繁忙季節更有超過十個,包括康體活動、文娛表演及嘉年華會,對洗手間的需求十分殷切。正因如此,北區區議會於2012年通過提案,2015年4月開始動工,今年5月中落成開放。不過,可能因為當日冇活動,公園冇乜人,記者要離開公園先搵到街坊訪問。街坊林先生在公廁開放頭兩天便慕名參觀,但當時已有廁格需要維修,直言此公廁不值近千萬元。亦有不少街坊指附近已有不少商場,又有街市,另一公廁距離上水花園第一號不過四、五分鐘路程,不會特意走進此公園的公廁方便。
遷就興建 搬走長者設施
劉指工程最初估算為六百多萬元,後來預算增至八百餘萬,到最後增至逾960萬,與顧問公司作勘探後的結果有直接關係。他解釋,公廁本非建於現時位置,而是公廁左方一處空地,惟該處地底有大型污水渠,渠務署認為不宜興建地基,公廁遂改於現在的位置興建。由於現時位置本有長者康樂及健身設施,故要先將它們移走重置,又要把附近的樹木移植到別處,這些工程已要花上數十萬。另一方面,由於公廁不設化糞池,故要興建排污渠,接駁附近的龍琛路馬路地底污水井,工程費用節節上升。再加上一百六十多萬元的顧問費,包括向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屋宇裝備工程師、工料測量師、地形測量和駐工地人員等所有參與工程的人士發薪,才會做出近1,000萬元的「天價」。
記者:李煒汯
攝影:林栢鈞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