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上月尾表示,考慮在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機制,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稱當前中國外滙市場,可能仍存在一定順周期性(曲線指人幣應該升值),容易受非理性預期慣性驅使,放大單邊市場預期,導致市場供求出現一定程度「失真」。
若用「人話」表述相關說法,大致係「呢個場係我睇嘅!你哋班蛋散唔好再喺度搞搞震,俾我再見到你哋玩嘢,就放狗咬你哋,見一次咬一次」,還表明「我呢個新場,第時一定受歡迎嘅,但由於係新場,好容易俾人搞,所以我係被迫曬杠咋,我都唔想嘢嘢放狗咬人!」
又要人「嚟玩」,又要「放狗咬人」?應是十多年來人民幣進行國際化遇到的最大難題。法國外貿銀行報告說得直接,指從近期舉動及數據分析,人幣國際化進程顯然正在倒退,尤其是最為重要的交易與價值儲存功能;離岸中心重要性亦不能避免地下降,最明顯例子是離岸人民幣存款數量下跌。
球場、球員跟球證早已被嚴密控制,現在連足球也要「做手腳」,還有人想拿人幣做儲備?
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