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體壇熱鬧,世青盃決賽、NBA總決賽騎士追回一場、加拿大F1及法網決賽。世青沒明顯巨星冒起,反而網球壇出現新星如女球員奧絲達賓高、男子年輕有型的迪安!不過怎樣也不會比聽到南華體育會(圖)退出港超聯來得錯愕!
回到談興建體育城,就算要興建,也應像世界各大城市般放到近郊。在本地體育上,最應該興建的場地是一個完善的賽車場。為何倫敦在興建2012奧運倫敦碗,大部份座位都是臨時性呢?就是若非有經常使用者(現是韋斯咸),當地根本不應承受經常閒置的大型場地之高昂成本。綜合各點,大家需要的,是一個可辦演唱會能容納五萬人的廣場!
近年不斷說世界體育在各層面都走向專業,荷蘭一些草地公司便做了不少英超生意。至於本地體育產業上,其實醫療或物理治療方面頗為出色,不少國家隊世界級運動員也在港尋求幫助,惟有關方面能否看到契機加以發展又是另一件事。事實上,賽馬事業上,是本地少數邁向專業管理或規模化。
其實現在非興建體育城與否的問題,是整個城市未來怎看待體育的問題。在足球、乒乓球及羽毛球等項目上,韓國及日本年輕球員一代一代地湧現,難道其體育天才的比例真的比我們高這麼多?為何她們能有系統及專業地發展體育興趣?
從香港體院關閉足球部、從南華退出港超、從我們的天才運動員艱苦地生活以維持興趣發展,我們可看到有細緻發展體育的各層面嗎?有趣是,體育事物卻圍繞着大家!我們極重視娛樂,但卻沒把興趣發展成各方面可持續性產業,就像全世界談環保,但卻沒人提出根本問題要先控制人口,全世界說要經濟增長,卻沒人提日本在江戶年代已有過不追求增長的可持續平和生活。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