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國政治領袖來說,文翠珊算是「面皮厚」的一個。過往英國政壇有不成文的規矩,一旦重要選戰或投票失利,領導人都會承擔責任下台,不再戀棧,非以示自己有雖敗不辱的氣度。太遠的不說,97年保守黨大敗,首相馬卓安立時請辭;2010年工黨大選失利,白高敦二話不說就下台。去年脫歐公投失利,卡梅倫幾小時後就在首相府外宣佈下野,交權交棒。
上星期四英國大選,不管從甚麼角度看文翠珊都敗了,而且敗得難看。可她絲毫沒有引咎辭職下台的意思,反而第一時間找反對北愛脫離英國的民主統一黨(DUP)合作,希望保住政權。這跟前任首相卡梅倫爽快下台形成強烈對比,她臉皮之厚實在罕見。
是的,保守黨在選後仍是第一大黨,但不管從議席、政治形勢以及預期來看,今次選舉是徹頭徹尾的敗仗,而文翠珊則是罪魁禍首。4月中旬文翠珊突然宣佈提前大選,當時的預計是「趁工黨病攞佢命」,期望大幅增加保守黨在國會的議席數目(從330增至400左右),令工黨的票倉變色,再一舉鎖定保守黨的長期執政地位。
或只能苟延殘喘到秋天
可投票箱一開,工黨得票率高達四成,議席大升30席,扭轉過去兩屆的頹勢。最重要的是工黨不但守住本來的鐵票區,還在多個保守黨重鎮如西南部的 Canterbury 贏得一世紀以來的首次勝利,這意味工黨有力在英格蘭地區挑戰保守黨。
從現實政治及權力關係而言,今次大選也令保守黨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一個只靠北愛小黨撐住的政府根本難言穩定,因為反對黨特別是士氣大振的工黨必然會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阻攔政府的議會及法案,逼保守黨攤牌及進行另一次大選。只要有少數保守黨後座議員不按黨鞭指示投票,保守黨政府隨時垮台。換言之,文翠珊新政府是個有職無權、有辱無榮的政府,甚麼事都做不了,卻要為各種可能的問題包括恐襲承擔責任。不到一年半載,保守黨的民望將進一步下跌,下次大選不慘敗才怪。
宣稱要達到的大選目標達不到,還把黨的勢力及legitimacy大幅削弱,文翠珊居然有臉留下來組成政府,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的政府可為國家提供確定前景,她真可算到了不要臉的地步。
為甚麼保守黨內不乘勢除掉文翠珊這個包袱,發動逼宮把她趕下台呢?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各熱門角逐者包括外相Boris Johnson需要評估新形勢包括保守黨在下一次大選(隨時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出現)的勝望才痛下殺手。反正現時文翠珊權勢、公信力盡失,已成為比當年馬卓安更弱的跛腳鴨領袖,往下來甚麼重大決定都必須先與黨內重量級人馬及後座議員商議再作決定,意味Johnson等在新政府的話語權大增。既然是這樣,可以暫時留下文翠珊當傀儡,有需要的時候再把責任推在她身上,要她引咎下台為保守黨「還債」,再讓Johnson或新領袖輕裝接任,重新上路。
正是在這樣的計算下,保守黨最擅長的內鬥才沒有出現。但政治形勢一日三變,文翠珊政府如此弱勢,保守黨的豺狼倒未必有耐性等太久,最可能是在脫歐談判關鍵時發難,避免文翠珊到歐盟作過多讓步,再順勢「埋葬」這位自作孽的女首相。
文翠珊這首相能否捱到秋天黨大會是個重大疑問。
盧峯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