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耳」痛又癢 細菌霉菌作怪 嚴重可侵蝕骨骼 忌用棉棒亂撩

「游泳耳」痛又癢 細菌霉菌作怪 
嚴重可侵蝕骨骼 忌用棉棒亂撩

【本報訊】炎夏殺到,游泳為最佳消暑活動,游泳期間耳朵常會入水,若處理不當小心引致俗稱「游泳耳」的外耳道發炎。耳鼻喉科醫生表示,外耳道發炎可由細菌或霉菌引致,前者會出現耳痛,後者則會耳癢,耳垢多或經常挖耳都是高危,若未能控制可能傷及中耳。建議游泳時戴防水耳塞,耳朵若入水可側頭令水流出,或用風筒離遠吹讓水份蒸發。游泳後一旦耳朵感到不適應求醫。
記者:嚴敏慧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表示,夏天為外耳道發炎的高峯期,以暑假為例,每月可有8至10宗求診個案,「因為多人去游水,又會喺游水後自行清潔耳仔」。耳道在濕潤及溫暖環境下可令細菌滋生,故游泳後若不潔池水入耳,加上天氣熱,都會增加發炎風險。另外,耳道皮膚很薄、用棉花棒或耳挖撩耳仔,造成破損更易發炎。

耳垢多者高危

外耳道發炎較多由綠膿桿菌引致,病徵通常會在數天內出現,包括耳痛,「郁動耳仔會痛,食嘢時郁動牙骹會痛,甚至部份病人瞓覺都痛」,陳指若影響神經會出現頸痛及頭痛等,痛楚劇烈更需服止痛藥。此外,耳道會紅腫及流膿,「可以有黃綠色液體流出來」,甚至影響聽覺,耳道被阻塞,聲音好像「隔咗層嘢咁」。
霉菌亦會導致外耳道炎,病徵與細菌感染不一樣,耳道發霉主要為耳痕,亦會導致聽力下降。陳指耳垢多的人較高危,因為入水後又濕又暖的耳道,會令霉菌生長,耳垢脹大會阻塞耳道導致發炎,亦有患者是使用了不潔的棉花棒撩耳致病,「放棉花棒喺廁所,濕嘅環境令棉花棒積聚霉菌,帶入耳仔就發炎」。
陳稱耳道雖非完全平坦,但能積水的位置很少,多數時候水會自動流出或揮發,即使耳朵入水引致不適,亦不應用棉花棒放入耳道吸水,因會將耳垢越推越入,亦不應自行用油、水或任何藥水灌入耳內,企圖令水份沖出,「只會破壞結構,甚至整穿耳膜」。最理想做法是用風筒離遠吹,讓水份自然蒸發,亦可側耳利用地心吸力令水份流出。
「(耳仔)有事好多係自己搞出嚟,有唔舒服問親(病人)都係用過棉花棒、耳挖」,陳指外耳道炎嚴重時可侵蝕耳道皮膚及骨骼,免疫力差的人如糖尿病、腎病等長期病患者,更可令附近神經受破壞引致面癱等,故耳朵不適應盡快求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