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百科:【跛腳鴨】

回歸百科:【跛腳鴨】

「跛腳鴨」(lame duck)一詞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證券交易市場上欠缺資產的人被揶揄為跛腳鴨。這個名詞在現代政治圈子上被廣泛應用,通常用作比喻一些任期快將終結的政治人物,同僚與選民都會重視他的繼任人多於他,例如現時的特首梁振英。
臨近97,香港最後兩任港督都先後被描繪成跛腳鴨,而整個港英政府就淪為「跛腳鴨政府」。《洛杉磯時報》96年一篇報道便以〈香港跛腳鴨發怒了〉(Hong Kong's Lame Duck Ruffles Feathers)為題,內文稱:「這位英國末代總督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被評為一隻跛腳鴨的輓歌(swan song)。」
末代港督彭定康的這首輓歌卻一直傳頌至今:「寧化飛灰,不作浮塵。」(I would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回歸後的香港,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