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創意環保絕橋 - 徐緣

最有創意環保絕橋 - 徐緣

「The world sends us garbage. We send back music.」
這句說話,出自The Recycled Orchestra 主腦Favio Chavez。故事發生在巴拉圭的貧民窟Cateura,一個比鄰垃圾堆置區的小城市。垃圾處理員Nicolas Gomez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個形似小提琴的巨型垃圾,轉交了給音樂人 Chavez,啟發他以垃圾改造成樂器,再召集少年樂手,組成一個專門使用回收再造樂器的樂團。在一把小提琴比一棟房子更昂貴的貧窮國度,Chavez再造出一個價值遠超地產集團的另類管弦樂隊。
據世界銀行於2012年的預測,全球都巿固體廢物將在2025年增長到22億噸,廢物處理是所有國家的當務之急,也衍生無限商機。愛爾蘭調研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估算,全球固體垃圾處理,包括堆填、回收、垃圾分解等,到2022年時將會是價值近13,000億美金的龐大生意。
回收循環再造商機的美妙之處,除了賺錢之外,是能為地球做一點事。而發掘出環保商機,不單要有商業頭腦,更關鍵是對浪費的觸覺。
2009年,美國人Shawn Seipler如每位飛到七彩的商務旅客一樣,以酒店為家,望着永遠用剩的浴室番梘急發奇想,打電話問櫃台這些洗滌用品何去何從,答案有點明知故問:「掉。」。Seipler後來再翻查一些資料,驚覺當年在第三世界每日有9000個小孩死於肺炎及腹瀉疾病,而究因正是衛生問題。這兩個事實的對比,激發Seipler成立環保公司Clean The World,向酒店回收用過的番梘,經搗碎、消毒、重新切割後,送到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及海地等發展中地區,並教導當地小朋友使用番梘,減低因衛生所致的疾病傳播。組織在8年間已成功將4億個番梘,送到115個國家,如此美事,正源於Seipler為番梘所撥的一通電話。
環保生意者需要營銷人的眼界,習慣從不同事件導出新價值,那怕是看似一文不值的廢物,也看到其重生的可能。英國街頭滿地的香口膠垃圾,讓Anna Bullus看到商機、她成立Gumdrop Ltd,在市區不同地方設立粉紅色的香口膠回收箱,更在2012年讓英國修咸頓機場,成為全球首個設有香口膠回收的機場。機場對這項環保事業重要,因為很多人乘飛機時習慣吃香口膠舒壓,製造大量「遺膠」。回收而來的香口膠透過特別處理,轉化為具橡膠性能的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再用以製造輪胎、玩具等膠製品。Mygumboots.com中的精美膠靴,正是香口膠投胎再生的產品。
環保事業化廢為寶,連你最估不到的東西也可以重生再造,以下這個是我近年見過最精彩的創意循環再用。
北歐廣告公司JCP在經營19年後,想來一次公司logo大革新,但意識到公司有很多印着舊Logo的用品,包括品牌毛衣、咖啡杯、筆記簿、沙灘旗、原子筆、帽子,甚至有架以logo作車身設計的舊版Mini Cooper,改logo難免會造成浪費。有見及此,公司創辦人Oystein Tynning想出天才一着,大鑼大鼓在網上宣傳,在全球招募公司接收JCP的舊 logo設計及相關物資。在法國、伊朗、俄羅斯、羅馬尼亞、希臘、冰島、保加利亞等國的網頁,均能看到JCP那個寫着「logo and visual identity giveaway」的轉讓分類廣告,結果反應異常熱烈,表示有興趣者眾,當中包括工業設計公司、狗隻美容店、果醬生產商、以至壁球會等。
最後Tynning揀選了遠在羅馬尼亞的一間細小洗車公司,並親身遠赴當地送禮,更助它們設置更名為JCP Carwash後的店內陳列。Tynning看到洗車公司東主Iulian Soros經營上的艱難,所以出手相助,那些剩餘物資,對Tynning 是一種負擔,但對Soros卻是天大的恩賜:「He seemed like a genuinely nice guy, and when we found out his business had been struggling for some time, the decision was easy. The way he greeted us, and the look on his face when we handed over the stuff, was definitely worth the long trip.」
一般公司轉換logo,總是將焦點放在新設計上,但今次這個舊logo的循環再用計劃,反而為公司帶來更多掌聲。
這些掌聲,包括對JCP作為廣告公司的創意、為環保作出的貢獻、以及那顆扶弱助人的善心。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