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件雙重失效 奧的斯兩維修人員停牌 朗豪坊天梯事故 機電署刑事調查

機件雙重失效 奧的斯兩維修人員停牌 
朗豪坊天梯事故 機電署刑事調查

【本報訊】今年3月朗豪坊「通天梯」意外釀成18人受傷,機電工程署昨公佈事件技術調查結果,發現電梯內俗稱「三排鏈」的主驅動鏈斷裂,同時安全裝置因油脂及塵埃積聚等問題失效,導致事故發生。當局認為有證據顯示,涉事工程人員「冇做好本份」,決定吊銷電梯承辦商奧的斯兩名工程師及工程人員牌照半年,並正就事件進行刑事調查。
記者︰鄭啟源

事發當日載人天梯急速倒後,導致人叠人18傷。資料圖片

涉事連接朗豪坊4至8樓的「通天梯」由德國電梯製造商奧的斯生產,在2004年安裝,並由該公司提供保養。今年3月25日涉事電梯運作期間突然倒後行,造成「人叠人」跌傷慘況,多達18人受傷。機電署完成事件的技術調查,結果確認意外因扶手梯主驅動鏈斷裂,及安全裝置「驅動鏈斷裂裝置」故障,雙重失效所致,結果已獲獨立專家確認。

安全裝置一彈簧被鎖

機電署就主驅動鏈斷裂問題,與材料專家共同進行分析。扶手梯採用的驅動鏈是鋼製三層底設計的「三排鏈」,事發期間6塊連接金屬片全部折斷,斷裂面均一致出現因金屬疲勞引致的「海灘紋」。同時驅動鏈其他位置亦有不正常磨損及刮痕,亦有連接金屬片出現明顯裂口。
至於在意外中同時失效的安全裝置,當局分析發現裝置的外殼後,發現被潤滑油及塵埃混合的黏性油脂積聚。裝置內兩條為附加制動器觸動開關提供推力的彈簧,其中一條無故被鎖上。兩項因素最終令安全裝置失去功能,未有啟動附加制動器,導致電梯因承受乘客重量倒後行。
機電署在調查中翻查數十份工程人員的工作日誌,以及翻看閉路電視影帶,確認事發時扶手梯沒有超載,工程人員亦沒有超額工作問題。該署副署長薛永恒說,今次意外有持份者「冇做好本份」,根據掌握的證據確信有人未有履行法定責任,決定暫時吊銷負責為維修保養的註冊工程師及註冊工程人員牌照半年,兩人均屬承辦商奧的斯員工。
機電署助理署長彭耀雄補充,涉事電梯驅動鏈的設計安全系數達5倍,根本不應出現斷裂情況,驅動鏈除了斷開位置,合計至少3處出現裂紋,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所致。根據生產商指引,工程人員每隔兩周需要為扶手梯進行一次例檢,若工程人員有仔細檢查,並發現有關問題,理應及早更換。涉事工程師及工程人員的工作經驗,亦遠超法例最少4至5年工作經驗要求,屬資深維修人員。

安全裝置表面有潤滑油與塵埃混合的黏性油脂積聚,導致失效。

難目測機件金屬疲勞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指,扶手梯每兩周一次的例檢中,主要是觀察齒輪運作會否被垃圾及異物阻礙,驅動鏈金屬疲勞問題,未必可在例檢時目測發現。至於半年一次由工程師負責的大檢,一般會為安全裝置進行抹油清潔,亦會拆開主驅動鏈檢查,會比較全面。他認為今次扶手梯的零件問題,有可能已存在一段時間,但目前未能完全斷定事件全涉人為疏忽所致,仍有可能涉電梯安裝及操作問題,或與相關零件質素有關。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