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是全球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2015年每100萬人只有5.8人死後捐出器官,不少病人因等不到移植手術而死亡。苦等兩年終可換肺的巴士車長鄧堯達表示,當年在生死邊緣,遲兩周可能已經等不到,幸有心人遺愛人間,讓他可再駕駛巴士,回饋社會。
記者:陳沛冰 于健民
59歲的鄧堯達2007年確診慢阻肺病;2013年因病情惡化要長住葛量洪醫院,等候換肺;2014年曾「食詐糊」,因捐贈者的肺部曾受感染不能移植;至2015年3月終有適合的屍肺進行移植,惟手術後又要面對嚴重抗藥惡菌,同年9月終病癒出院。
若遲兩周恐已離世
鄧換肺的那一年,病人平均要等15個月才有合適的屍肺,當年有5人在輪候期間死亡。當時處於生死邊緣的鄧稱,若善心人遲兩周才出現,恐怕已不在人世。鄧又指器官捐贈不只救回病人、更救了病人家庭的宣傳,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到自己踏出鬼門關方有深切的體會。他記得當日用枴杖一步一步走出醫院,全家人「開心過中六合彩」,無法想像若自己撒手人寰,家人往後的日子如何過,自己也不能看孫兒成長。
鄧堯達康復進度理想,今年2月還做回老本行巴士車長。他任職業司機30多年,曾駕駛貨車、的士及巴士,未被扣過一分。他最懷念95年至08年駕駛巴士的日子,「鍾意份工、享受份工,好有滿足感」,希望將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有一次一名智障人士上車,「我等佢上車慢慢坐定先開車,被其他乘客影到,打電話去公司表揚我」,公司其後向他頒發獎狀。
獲葛量洪醫院及巴士公司證明健康狀況適合任巴士司機後,鄧得以重操故業。有乘客因不知道肺部可移植而感驚訝;不少同事也看不出他曾換肺。鄧直言器官移植後仍可回饋社會,「我係人辦」。
鄧以往為照顧家庭要做兩份工,日間做貨車司機,晚上做的士司機,與家人吃飯時間也沒有。現時差不多每天都跟家人吃飯,如有機會便到處去旅行,「40年前去過菲律賓,之後無去過旅行」。他已登記器官捐贈,更好好保養身體,希望他日去世後也能捐出器官。他希望市民將近期的醫療事件與器官捐贈分開,不要取消器官捐贈的登記。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