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判坤:球員待遇較17年前差

金判坤:球員待遇較17年前差

【本報訊】香港球壇近20年經歷兩次高潮,先在2009年爆冷奪得東亞運足球金牌,然後到兩年前世界盃外圍賽兩次賽和中國,兩次對社會的震撼程度,絕不遜於1985年的「五一九」;巧合的是,帶領港隊的,兩次都是南韓人金判坤。

金判坤曾帶領港足奪得東亞運金牌及於世盃外圍賽兩次賽和中國。李家皓攝

選入籍兵激發中港矛盾

2000年以球員身份加盟快譯通的金判坤,留港發展已有17年,他回憶稱東亞運前無人認為港足有機會爭獎牌,準備又不理想,更試過賽前兩日操練,因只獲45分鐘試場而與職員衝突,「沒有人相信我們可以,但我鼓勵球員無悔追夢,為香港而戰,準決賽挫北韓後信心越來越強,決賽擊敗日本的過程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東亞運仍是兼職教練身份,2013年金判坤正式獲委任為港足教練,當時正備戰2018年世界盃外圍賽,香港與中國、卡塔爾、馬爾代夫及不丹同組,金帥當時徵召了多位入籍兵出戰,港隊不同膚色的選人政策,換來中國足協宣傳部炒作,更激發中港矛盾,最終主客循環下均能賽和中國。目前雖有聲音指入籍兵削弱本地華將生存空間,金帥對此解釋:「球員轉籍做香港人是很難的決定,我在這裏生活了17年仍不願意放棄南韓人身份,但無可否認,很多入籍球員比本地兵更着緊港隊。」
入籍兵可能是提升港隊實力的治標方法,可是尋找年輕球員接班才能治本。可惜令金帥頭痛是現今沒太多年輕球員選擇足球作為職業:「他們受家庭因素影響選擇學業,只有小部份人有意投身職業足球,這結果令我很震驚。」金帥透露,待遇是令球員放棄職業足球的主因,「部份年輕球員的待遇,竟與17年前一樣或更差」,加上香港班主經常責罵年輕球員,收入微薄又欠缺鼓勵,有熱誠的小將只會放棄夢想。
■記者曾雁平

中國足協在2015年世盃外圍賽以港隊有多名膚色的球員炒作,激發中港矛盾。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