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能源還是世紀騙局?(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驚世能源還是世紀騙局?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近日,中共喉舌及網絡上最火的名詞之一是「可燃冰」。百度一下,已有逾千萬個「可燃冰」網頁,與之有關的股票或概念股更被瘋炒。
可燃冰突然爆紅,始於上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香港東南285公里的海上鑽井上,透過央視直播宣佈:「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消息一出,網絡一片歡呼,中共中央、國務院也發出賀電,稱「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隨後,中央電視台專題報道,請來專家講解這種燃燒後只產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的清潔能源特性、開採難度等。央視說: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那麼加入100升可燃冰就能跑五萬公里!若此說成立並可大規模開採(官方說15至20年後),則私家車加一次可燃冰,就可持續開一、兩年,到時候石油及汽油的售價應比蒸餾水便宜!
更令中國人打雞血般興奮的是,國土資源部在6月2日新聞會再宣佈,初步預測中國海域的可燃冰儲存量約相等於800億噸石油,與全國石油蘊藏量相當,足夠中國使用一百年。內地傳媒引述《俄羅斯報》稱,中國將引領新一輪「天然氣水合物革命」,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令「北京在同美國爭奪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的戰役中又多了一張非常重要的王牌」。更有中國輿論興奮的表示,可燃冰將燒掉美元霸權!

南堡油田前車之鑑

然而,很多頭腦清醒的人指出,甲烷為主的可燃冰,其每單位的儲存能量跟天然氣差不多,100升可燃冰可供汽車跑五萬公里之說純屬胡扯。更重要的是,中國所謂的試採成功並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例如鑽井船、鑽井及新的開採方法等,而只是在南海海域發現可燃冰及開採出來。這些技術,很多國家及石油公司都已掌握多年,問題是,用這些技術作大規模開採,必然導致甲烷大洩漏,並融入大氣層,造成氣候大災難。這是比二氧化碳暖化作用強25倍的溫室氣體,必造成氣候變暖和海底滑坡、海嘯等災難。
中國傳媒把可燃冰吹得神乎其神,一方面為中國能源不足、無法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窘迫注入強心針;另方面,這是吸引投資的伎倆,就像吹噓光電設備、龍芯等,不斷吹噓後就能獲得更多撥款和資金。還記得南堡油田嗎?2007年5月3日,中石油高調宣佈南堡油田油氣總儲量為10.2億噸,時任總理、地質出身的溫家寶稱之為「40多年來中國石油勘探最激動人心的發現。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得睡不着覺。」全國一片歡呼,有評論指這「對於中國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戰略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意義可謂深遠」,中石油市值因而激增二千多億元。但很快這就被證實,其儲油量實際只及公佈的五分一;到中石油前總經理蔣潔敏出事後,南堡油田更被稱為騙局。如今,南堡油田作業區大多是雜草叢生,簡易大門上的鐵鎖及建築物的門窗等,更是鏽迹斑斑。
前車之鑑,對可燃冰成功試採的消息,我們豈能不慎之又慎?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