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足部異味濃烈當心香港腳

「專」言中醫:
足部異味濃烈當心香港腳

病人因腳汗多來求診,細問下得知病人素來腳汗偏多,惟這次出現劇烈瘙癢。脫襪進行檢查,嗅到濃烈的異味,足部更見紅疹,遂告知病人這不只是腳汗多的問題,而是患上了香港腳。
香港腳又名腳濕氣或足癬(Tinea Pedis),屬於真菌性皮膚病,多發於成年人,尤以腳汗偏多人士。皮損多出現在趾縫,亦見於足底。夏秋氣溫及濕度高時,足部多出現瘙癢,皮下水泡,趾間糜爛甚或滲水,冬春則病輕,多表現為皮膚角化過度或脫屑。

患者濕熱 需解毒消腫

香港腳主要分為水泡型、糜爛型及脫屑型,中醫認為,在疾病發展初期多屬濕熱下注,主要予以清熱化濕,解毒消腫的中藥治療,同時可配合中藥外洗。西醫方面多處方抗真菌藥物或藥膏,可中西藥合用,內外兼治。當瘙癢、脫皮等症狀減輕後,病人亦應繼續服藥一至兩周避免再度感染。
預防勝於治療,香港腳容易反覆發作,在生活習慣上可留意以下細節:
1.選純棉襪(圖)代替尼龍材質襪,純棉襪較吸汗,雙腳保持透氣是預防香港腳要訣。襪子應每天清洗,鞋亦避免每天穿同一雙,以免鞋中濕氣倍增,成為真菌窩藏之處。
2.陰雨天進入室內後,應盡快擦乾趾縫讓足部保持乾爽。每天仔細清潔雙腳,糖尿病患者及血液循環欠佳人士要加倍留意足部衞生。
3.香港腳具傳染性,若家中有人患上香港腳,鞋不應與他人共用,患者的襪子亦不宜與家人衣物一起清洗,建議用45℃以上熱水清洗,並放在太陽下晾曬,以消除真菌。
4.在公眾地方如泳池、健身室等,應穿拖鞋,如皮膚有破損更應妥善護理。
另外盡量避免搔抓患處,以免引發感染。當皮損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甚或化膿、發熱、骨節疼痛時應立即求診。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黃藹筠醫師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