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難以逆轉的趨勢 - 李怡

世道人生:難以逆轉的趨勢 - 李怡

六四周年的輿論焦點不是六四事件本身,而是中大學生會的〈六四情不再,悼念何時了〉的聲明,各傳媒有不少文章質疑,有「一群中大人」發起網上聯署反駁。中大學生會會長區子灝表示,聲明只是針對集體悼念,「絕對不是跟六四切割」。
許多反駁文章都有道理,中大學生會聲明確有意念上和事實上謬誤之處,比如說「屠城史實經已記載於史書」,就不是事實,因為正是由於至今未有史書記載屠城史實,才會有香港的「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
不過,中大學生會是代表現在就讀的學生,不代表中大校友和教職員,區子灝說,如果學生不認同聲明,可以循體制罷免學生會。中大校友不能以當年中大學生如何支持八九民運為由,反駁今時的學生會聲明,因為現在的中國和香港的時勢,都與28年前不同了。此外,中大學生會和反駁它的輿論,都應該有言論自由。
中大學生會聲明主要針對「集體悼念」,並指支聯會的悼念行禮如儀,實際上他們反對的是支聯會28年一貫的「愛國」情懷。聲明說:「與其將一個承載着愛國民族情懷的六四,作為港人年度政治活動……倒不如撇除愛國情懷,建立真正屬於港人的政治活動,將本土思潮注入港人之議程和願景之中。」
應該說,支聯會當初提出的「支援愛國民主運動」,既有愛國不愛黨的意味,也是香港的民主啟蒙。但20多年大陸與香港的變遷,「愛國」在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心中,已是一個厭惡性的詞語。即使是大陸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2013年六四前也表示對支聯會的六四口號「愛國愛民」不滿,她指1989年血腥鎮壓之後,「愛國的概念變味了,政權把愛國變成愛黨」。支聯會儘管其後收回這口號,但歷年的六四活動中,並沒有表示與「愛國」的觀念切割,而且「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的隱蔽主詞,恐怕都是中共政權,這應該是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參加支聯會集會的原因。
中共國對「愛國」這厭惡性詞語的濫用,導致香港年輕人進一步否定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支聯會秘書長李卓人指新一代呼籲杯葛六四燭光晚會,是希望突出和中國切割的立場;支聯會常委張文光表示,中央壓抑香港民主發展,收緊香港的高度自治,令年輕人抗拒中國人的身份,他形容這是「非常傷心的決絕」。
梁振英對此回應是:「有年青同學,由於他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表示他們不悼念六四。香港是中國一部份。我相信……香港絕大多數市民,亦包括大學同學都是中國人民一分子,無論他們自己怎樣想,社會人士包括國際社會都會看待他們為中國人。」
無論港共和中共怎樣勉強香港人接受中國人的身份,民調已顯示香港年輕人堅持「自己怎樣想」已成難以逆轉的意識趨勢。
國際投資家索羅斯說:「如果種族認同成為一個國家的原則或是檢驗公民的標準,將會觸犯人權,威脅我們文明的基礎。」
年輕人要維護的,是文明的基礎。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