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是朱鎔基當總理時贈香港的。回歸20年來,多位國家領導人在聽取歷任行政長官述職報告時亦或明或暗,或透過港澳辦主任勒令行政長官,問責官員及公務員去自查不足。現任行政長官剩下任期只有三星期,他應該是在積極地撰寫他的離任講詞及寄語,鳴謝社會不同界別五年來為香港及政府做過事的人,及籌備慶祝回歸20年的各項安排,包括中央領導人來港主禮的安排。然而,他需分心處理立法會反對派炒了幾年冷飯的UGL400萬英鎊付款及不停的人身攻擊,以及因立法會無約束力的調查委員會調查範圍衍生的彈劾動議,這些爭議尚未降溫,港珠澳大橋預製件測試報告的懷疑造假又引起沖天大火。
作為一個在香港沒有業務瓜葛的退休基建投資及從業者來說,本人從市民角度對港珠澳大橋項目有一定的研究、跟蹤及期望。然而,這項目由開始至今正正是經歷過議而不決 (比如單Y與對Y的抉擇及高架橋與隧道的分段)及決而不行(因為各種環評報告,保護白海豚及有關濫用司法覆核程序而政府又手軟導致的拖延)的過程。超時超支不提,但全球在看及香港值得慚愧的是眼見珠海及澳門段已接攏成形,香港段的工程還是「吊吊揈」及負面新聞多多,而近日更發生政府自爆的預製件試驗懷疑造假醜聞。政府選擇自爆式公開問題可能是一個比較上算的damage control策略吧。
在這回歸20周年,本人對港珠澳大橋有三點希望記錄在案:一、項目構思到今天從來沒有考慮將大橋加入鐵路與廣東省西面的城際鐵路或高速鐵路的銜接是極無眼光或遠見。試想大橋如有鐵路組合的話載客量可大大增加(火車載客數以千計,instead of 每輛旅遊車只可載50人)。此外,電動火車不用排碳污染的燃料,以及乘客上落車及轉車的不方便亦可大大減少。
二、項目從來沒有考慮讓私人財團去投資及經營,用build-operate-transfer 方式也好,或 build-transfer-operate 方式也好去增加效率。
三、在港珠澳大橋項目萌芽的同期,中國的一國兩制下有其他兩條長度相約超過30公里的跨海大橋在策劃,一是跨杭州灣由寧波至嘉興的杭州灣大橋;二是連接上海南端至洋山港的東海大橋。極度遺憾要記錄在案的是,杭州灣大橋及東海大橋已建成並啟用超過十年,成本比較更不用談。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以及祖籍浙江的浙江省港澳政協委員,本人對歷任特區政府的不同怠慢以及濫用司法覆核及其他程序持份者的負面行動深表憤怒。這亦應是香港墮後及被邊緣化的明顯案例之一。
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月尾到港主持回歸20周年紀念慶典及第五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宣誓就職之前,他這幾天風塵僕僕地在官式訪問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之一哈薩克斯坦。中國與哈國在一帶一路的雙邊合作關係及發展與其他國家相對比較成熟,已啟動並計劃到2020年會陸續建成的交通運輸系統包括14,000公里新鐵路及16,000公里新公路,線路的長度及不超過五年的建造期近乎史無前例。大家認為,以哈國這兩項目為例,香港在一帶一路能跟得上去分一杯羮嗎?能做帶路者嗎?
周光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