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約437萬人有買團體或個人醫療保險。香港保險業聯會指,2015年約一半住院手術索償個案是照腸鏡及胃鏡,入住醫院三等房照腸鏡及胃鏡平均費用,較門診分別高2倍及3倍。聯會指,在門診照腸胃鏡,費用較低及獲賠償比率較高;建議市民若身體狀況許可,可在門診治療。
入院貴3倍
香港保險業聯會指,2016年個人及團體醫保保費,分別平均為4,365元及4,683元,分別於5年內上升約6%及5%。該會昨發表2015年醫療保險數據,住院手術索價個案中胃鏡及腸鏡佔49%。在門診照腸鏡平均收費8,408元,在醫院三等房進行貴兩倍,達25,400元。門診只收取雜費780元,即包括藥物、護理及化驗等費用,但醫院三等房雜費高達8,200元,相差10.5倍。在門診及三等房,分別有91%及84%醫療費由保險公司埋單。
在門診照胃鏡平均費用7,127元,當中雜費收583元;三等房收費29,798元,當中雜費收10,987元,單是雜費貴約19倍。在門診及醫院三等房,分別有89%及87%醫療費獲賠償。腸鏡及胃鏡檢查是成本上漲主因,2015年診所小手術費用較14年升6%,住院費用升6%至13%。
保險業聯會醫療改革專責小組副主席陳秀荷稱,有64%照腸鏡及胃鏡病人選三等房,屬最多人選擇;部份客人不知可選門診;也有病人誤以為保單只賠償入院照腸胃鏡。她建議大部份沒長期病患或年輕病人,可在門診照腸胃鏡。
她指,沒醫療需要而入院個案有機會增加,如病人只是驗身。有醫生「以為可以賠到盡」,而安排沒需要的病人入院,「醫生收費有可能貴啲」;也有醫生可能根據病人的保額,對病情相若病人收不同費用。投保人沒醫療需要而入院可能不獲賠償。一些規定病人入院才獲賠償的舊式保單,近年獲不少保險公司酬情處理。「入院一闊三大,棉花紗布用多咗」,令入院雜費較門診高。
■記者陳沛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