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外判管理 租金貴逾三倍水泉澳街市 檔主為交租收舖打工

房署外判管理 租金貴逾三倍
水泉澳街市 檔主為交租收舖打工

【本報訊】沙田水泉澳邨受鉛水事件影響,2014年落成至今入住率遠低於預期,人流少令原享獨市生意的屋邨街市商戶「大拍烏蠅」,另因房屋署外判街市經營權予單一承租商,租金較房署轄下商場貴幾倍。有商戶稱,街市現僅剩三分二舖位營業,因已簽訂3年死約,即使棄舖,仍要被迫交空租,無奈被迫捱貴租。
記者:梁銘恩

水泉澳邨街市人流少,現有三分一舖位空置。黎樹雄攝

街市內唯一的中藥材舖,雙連舖位面積約300呎,租金高達65,000元,呎租逾200元,相較同樣位於沙田區、由房屋署管理的博康邨商場,用作售賣雜貨的300呎舖位,月租只需14,700元。藥材舖檔主黃先生表示,由去年4月開舖至今,每月平均收入約10萬元,但是因為生意不穩,加上租金佔過半營業額,一直靠房屋署的租金補貼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不過房署早前以水泉澳邨住戶陸續「攞到鎖匙」為由,取消租金優惠,年過半百的黃生為了交租,現時要多打一份工,「8點鐘收舖就去幫人搬貨」,每天工作近14小時,直言「壓力大到想吊頸死」。

檔主黃先生指,要多打一份工應付昂貴租金。

東涌恐淪翻版

工聯會總幹事鄧家彪質疑,同區街市的租金「竟然可以差咁遠」,歸咎於房屋署的街市外判制度,任由承租商收貴租兼且簽死約。街市內共有58個檔攤,現已經有三分一舖位空置,鄧認為商戶經營條件苛刻,而承租商則有賺無蝕,商戶即使止蝕拉閘離場,仍會被追數,變相趕絕小商戶,基層已無法如過往般「用間舖仔養起一頭家」。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街市外判制度不完善,承租商自行與檔主磋商租金,使個別租戶承受高昂租金,間接推高區內物價,成本最終只會轉嫁至基層市民,高昂租金亦令入場門檻提高。
未來陸續有新屋邨街市落成,如東涌的迎東邨和滿東邨,她擔心房署沿用外判經營模式,會令東涌淪為「水泉澳翻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