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或全球化領導?(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中國是全球或全球化領導?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震驚世界,中國則堅決表示,「無論如何」都會繼續遏制氣候變化,彷彿扛起全球氣候領導者的大纛。再往前看,特朗普甫上任便擁抱保護主義、放棄TPP之時,習近平也於達沃斯論壇大談時代責任,彷彿在全球化的領導上執牛耳。那麼,中國是否已經成為全球、或全球化的領袖呢?
這兩個概念相似,但不能混為一談。談到全球化,指的是一國與世界各國聯動的程度,最直觀的指標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推出的KOF全球化指數。KOF對全球193個國家與地區,以經濟、社會與政治三個面向進行排名。三項加權計算後,中國名列全球第71。對照起五年前習近平剛接班的情景,那時的中國名列全球第73,中國可謂有所進步,但只能算是中段班,無法提供全球化的典範。
而全球領袖的定義,則主要是指該國軍事與經濟領先並能影響他國的程度。在能預見的未來,中國並沒有在軍事上超越美國的可能性。至於想成為全球經濟領導者,從歷史經驗來說,最少要掌握兩個要素,即是金融與貿易。首先,領導者必須設計且掌握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各國金融與貿易的自由流通。其次,領導者必須提供開放市場,盡力消除各種歧視性條件,並容忍各國巧立名目的壁壘。
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為首,SWIFT最新資料顯示,美元約有41%的支付率,人民幣則只有2%的支付率。關於人民幣是否能取代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在北京執行管制資本外流後已成笑柄。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曾倡議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作為超主權貨幣,他的觀點代表中國對於美元特權的不滿,希望能有一種世界貨幣來取代美元。
就貿易來看,過去數年中國曾穩坐全球交易額首位,但去年又為美國所超越。儘管有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但事實是中國透過貿易賺取大量順差。若想成為世界領袖不在於出口多少,而在於進口多少,也就是一國的市場吸納他國產品的能力。在這一點上,中國仍落後於美國。再從貿易規則來看,中國亦顯示出雄心,亞投行、RCEP都是試圖主導規則的舉措。不過,除非大國共同放棄全球性規則,如WTO,否則中國仍得在西方建立的體系下尋求更多的權力。
因此,中國既不足以擔任全球化領袖,離全球領袖的寶座更遠。但中國不會放棄強國夢,會另闢渠道、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最明顯的就是一帶一路。然而此類倡議並無法從根本改變全球格局,卻會對外輸出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以強大的政府做後盾,將經濟力量延伸到某些自由主義國家不能亦不願進入的地區。這種表面宣揚國際自由,卻遂行國內保護的意識形態,正與部份西方不受節制的資本主義合流,挑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才是全球領導最大威脅。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