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恐襲隨時催生懸峙國會(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倫敦恐襲隨時催生懸峙國會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4月中英國首相文翠珊來個U-turn宣佈解散國會提前三年大選的時候,大部份分析(也許包括文翠珊自己)都相信選戰雖未開打但勝負早已分明。那個時候主要反對黨工黨真可說一團糟,內鬥越演越烈,黨領袖Jeremy Corbyn沒有魅力也沒有橋,對文翠珊沒有甚麼威脅,反而令工黨內部四分五裂,隨時互扯後腿令選戰輸得更難看。
再看民調及補選結果更令文翠珊放心。她上台後的兩次補選,保守黨在選票上都有進賬,更在英格蘭北部工黨的鐵票區贏得一席,打破執政黨補選必敗的慣例,反映工黨戰鬥力薄弱,鐵票也開始動搖。民調的差距更是驚人,公佈大選當天有民調顯示,保守黨領先工黨超過20個百分點,換成國會議席大約等於保守黨可取得近400席、工黨則只有200席不到。有這樣的優勢怎不令文翠珊感到勝券在握。
好了,經過近八個星期的選戰,保守黨得到主流媒體包括《太陽報》、《Daily Telegraph》全力護航,即使未能擴大優勢也至少能大幅拋離工黨,確保選後手執更多下議院議席,以強勢領導英國進行脫歐談判。可是,近幾個星期大選選情卻出現明顯變化,原先落後20個百分點的工黨支持度一直上升,前兩天的結果顯示工黨與保守黨之間的差距只有4至6個百分點,5月31日YouGov的民調更顯示保守黨僅以42%對39%領先工黨,換成議席數目則是310席對257席。若果到星期四正式投票時這種轉勢持續,保守黨雖仍大有可能是國會最大黨,但已無法達到單獨執政的多數 (326席),令國會變成hung parliament(懸峙國會),保守黨只是少數弱勢政府,文翠珊想以強勢領袖身份跟歐盟周旋的好夢也將成空,甚至可能引發另一場保守黨高層內鬥,令英國政局更不明朗。

特朗普成反對陣營攻擊點

保守黨的大好形勢為甚麼蒸發得這麼快,英國傳媒有不同解讀。有的說是首相文翠珊篤定勝選的姿態太傲慢、太瞧不起對手,激起工黨選民及年輕人的怒意,令他們回到工黨的懷抱。有的認為文翠珊不願跟郝爾彬等進行電視辯論,顯得理虧又不敢面對對手,再加上她一再出爾反爾,上台時說不會提前大選卻又反口,承諾不會加稅卻又在接受選民提問時說新政府不排除會加入息稅,這些都讓搖擺的選民覺得文翠珊不可靠,部份倒向工黨不足為奇。
更大打擊也許來自「好朋友」特朗普。自特朗普上台以來,文翠珊一直全力支持他。上月特朗普公開教訓北約成員國,又不肯承諾按北約憲章保護盟友,令歐洲各國領袖大感不滿,可文翠珊沒有半點批評。前幾天特朗普不管全球期望宣佈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文翠珊同樣不發一言。
這種一面倒支持特朗普的態度令原來一盤散沙的反對陣營包括左翼力量有新的焦點和rally call,那就是向特朗普說不,而最好的表態莫過於在大選中痛擊文翠珊。近期民調保守黨優勢大減顯然跟這種情緒有密切關係。
另一個新增的不利因素是恐襲。上周六晚倫敦發生的重大襲擊已是選戰以來第二宗,對向來主打law and order,自誇有力保護國民安全的保守黨是沉重打擊,隨時令搖擺的選民重新考慮是否支持文翠珊。
當然,民調準確度今非昔比,加上保守黨選民向來在民調中比較沉默,他們實質的支持率可能比民調結果稍高。問題是優勢從20個百分點及200個國會議席變成可能輕微增加十席、八席已算是面目無光。若真的出現懸峙國會更等同輸掉大選,到時候文翠珊相位肯定不保,英國內外不明朗因素加劇,隨時連累英鎊回落至脫歐公投後的低水平。

盧峯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