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訪】
化妝品龍頭的莎莎(178)本港分店開至成行成市,但原來老闆郭少明1989年時曾經移民,偏偏香港人基因太深,創業時經常「朝十晚三」,難接受移民生活平淡猶如「等死」,最終「頂唔順」,三日後即決定回流本港繼續發展莎莎。
創業初期被業主大幅加租
郭少明回憶創業之路,1978年他與太太羅桂珍創立莎莎,當時並無周詳計劃,只是偶然下,郭太想頂下一間僅得40呎大小的細舖,該店寶號正是「莎莎」,頂手費兩萬元,銀碼之大,郭少明指「據我知道當時可以買層樓」。只是一名打工仔的他,當時反問太太:「錢從何來?」加上當時並無男士從事化妝品行業,故只敷衍太太一句,「你喜歡就做啦!」豈料郭太行動迅速,用存款及從外家籌錢,兩周後已帶他落商場睇舖,二人正式升格做小舖老闆。
郭少明亦變身成莎莎第一代買手,自此白天幫太太賣化妝品,夜晚返政府工,幾乎做足18個鐘,直至五年後公司生意穩定,他才辭去政府工全職投入。莎莎亦由原本只是銅鑼灣總統商場一個最細的舖位,其後頂手鄰舖擴充,三年內一間變兩間。
莎莎起初發展順利,直到1989年遇上難關,總統商場舖位業主大幅加租四、五倍,更限郭氏兩星期內回覆。當時郭少明覺得太貴兼事忙,晚了回覆,豈知對方已轉租他人。他形容事件是「一盤冷水淋落頭」,最終被迫轉做街舖。雖然街舖租金較商場貴六、七倍,卻令郭少明上了一課,「街舖物有所值!生意亦多了六、七倍。」是次經驗令他由滿足現狀的小老闆,慢慢了解莎莎的潛力,計劃加開分店。
然而,當年六四亦曾令郭少明一度停步,他憶述:「89年六四嗰陣我都有想過移民,兩公婆想去多倫多」,他指有這念頭全因當時整個總統商場的老闆都想移民,「隔離左右好多都計數,賣咗啲舖,揸住幾多百萬買層house(洋房),啲錢收息就夠養自己囉。」
郭少明笑言是受人影響,「個個都講到好興奮,我都有啲興奮。」就這樣帶着一家移民多倫多,誰知過了三日即「頂唔順」,「我唔習慣!我同太太由朝做到晚,每日由10點做到凌晨3點,而移民的日子只需要諗『邊到入油平,邊到買可樂平3個仙』,係等食飯冇嘢做。」
「如果等死不如返香港等」
郭少明自言家族4、5代人,都帶着香港人勤勞的基因,不嫌辛苦,他本身已取得移民證,「但有一晚我哋兩公婆突然一齊彈起,嗰時仲好後生,我話我哋係咪喺到等死?如果等死不如返香港等呀!」故翌日即回流,「返香港好開心!以後都唔會再諗移民!」
記者:方楚茵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