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世紀60年代一名著名嬉皮士和反戰分子,在他宣揚愛與和平的虛偽面具下,竟是虐殺女友的殺人兇手,但他有一眾有影響力的朋友相助潛逃歐洲,相隔逾20年才被引渡回國受審。這宗案件獨特之處除了案情駭人,亦牽涉人權問題,引起當時社會廣泛關注,後來亦被用作美國與歐洲司法系統兩者差異的例子。
生於1940年的艾因霍恩(Ira Einhorn)極具個人魅力,飽覽群書予人博學多才之感。無論是互聯網、武器研發,以至心理研究及全球陰謀論,他都有所涉獵,所到之處總會成為焦點,加上他擅於開拓人脈,認識了很多當時得令的文化界名人。在60年代反越戰浪潮下,他成為了反戰代表,還在1970年獲邀到費城首次地球日作開幕演講。
不過,在鼓吹愛與和平的表面之下,艾因霍恩卻是殺人兇手。與他同居5年的女友馬達克斯(Holly Maddux)忍受不了他到處留情,於1977年秋季提出分手。但艾因霍恩在電話威脅將扔掉她的財物,馬達克斯於是趕回去取回自己的物件,自此沒有人再見過她。
當年住在艾因霍恩樓下的鄰居指,他曾聽到一聲尖叫及撞擊聲,幾星期後樓上便傳出惡臭,天花板甚至流下散發腐臭氣味的深啡色液體,於是通知房東。當水管工人前來修理時,艾因霍恩堅拒讓人走近睡房的上鎖衣櫥。
馬達克斯失蹤兩年後,鄰居投訴他家持續傳出臭味,警方得到充分證據後才上門搜證,在衣櫥中率先發現一隻人手,之後找到馬達克斯的屍體。艾因霍恩否認自己涉案,反指是中情局(CIA)設局陷害,後來更獲富豪出錢保釋。
1981年,費城開庭審理馬達克斯謀殺案前,艾因霍恩突然失縱,執法當局雖然追蹤到他人在歐洲,但每一次都棋差一着被他逃脫。1993年,費城檢察官決定召開缺席審判,法庭裁定艾因霍恩一級謀殺罪成。
案件並非就此不了了之,辦案的檢察官鍥而不捨,終於在1997年找到艾因霍恩用化名定居法國,檢察官通知國際刑警及法國警方將他拘捕。不過,艾因霍恩的律師辯稱,由於艾因霍恩是在缺席審訊下被定罪,將他引渡回美國的話,將令他在無自辯機會下受刑,嚴重侵犯了他的人權,更將案件形容為「讓法國人有機會替美國在人權方面上一課」。
經過長達4年的訴訟,艾因霍恩終於在2001年被引渡回美國,翌年就謀殺馬達克斯一案受審,被判無期徒刑。
《時代》周刊/Crime and Investigation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