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講六四的人少之有少,支教民政客怪罪本土意識興起令人疏遠國家、疏遠六四。數據不騙人,實情是年輕人支持平反六四的人不減,反而50歲以上的人卻改了態度。正如我一再強調,支聯會容許徐漢光存在,被民眾背棄是意料之內,嗆到攻擊受害人天安門母親「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他以為自己是甚麼?
本來我今日要上一個政論電台節目,主持知道我是90後,本來我們也有意講六四和回歸廿周年,後來卻也改了題目,改了講樓市、講年輕人、講財經,因為公共空間根本就沒有討論六四的氣氛。實情是,六四,的確改變了香港的經濟結構。
因為八九民運,加深了港人對九七成功過渡回歸的悲觀情緒,加快大批大批中、高產移民。移民的客觀結果是人才真空,間接幫助了當時還是2、30多歲的年輕人急速上流,做了企業高層,事業上了高位。後來,部份移民了的人後悔,想回流香港發展,卻發現自己老了,後悔不已,當年那群2、30歲自己眼中瞧不起的年輕人都成為了社會精英,在那些上流位置已經盤根多年,怕中共而移民了的老坑才猛然驚醒自己無晒競爭力。所以,因八九而分離的這兩代人沒有世代矛盾,因為上流和發達的機會是被當時上一代人放棄了,相讓給下一代。
現今年輕人上不到位,那是因為好像上世紀末這類人才真空潮沒有發生,反國教、雨傘革命等幾次大型政治運動都沒有出現像八九的移民潮、走資潮。因為上一代人發現原來香港物業可以保值致富,財產在香港可能比在外國更安全。他們可以食兩家茶禮,不用笨到把所有東西都搬走。即使移民外國,手持外國護照的人多了,但很多人都只是做兩手準備,靈魂在外,肉身還是在香港賺錢,霸住位子做經濟動物。所以,這代年輕人上不到位,是有原因的,因為上一代的外國身份,是假移民,只有證件上的移民,沒有肉身上的移民。
即使講到樓市,我認識的老報人,更早靠樓致富的不是金融海嘯、沙士一役撈低位,而是在八九民運時奮身一博,不停買不停溝貨,所以當年八九all in買樓的前輩,現在已經是好幾十個億的隱形富豪,每月收近千萬租金。六四一役,也間接把一班中產,再推上另一個階級,社會結構換了一班因樓致富的人。
記得2009年5月14日時前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回答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時指:「時間過了,港人對國家的發展有其評價,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繁榮穩定」當時不少文化人口誅筆伐說曾涼薄,騎劫香港人。實情是不少香港人暗暗贊同,只是不敢講出口。現在贊同這句話的香港人只怕有增無減,尤其是經歷幾次大型的政治運動,加快香港人投降主義的萌生,加快進化成經濟動物,這才是可悲的現實。因為不少5、60歲的香港人,是間接發了六四這筆國難財,支聯會的人,醒了嗎?請看清楚,這是支持平反六四人數減少背後的赤裸現實。
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