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試想國際大事多為四年一度,由奧運到世界盃再到各國總統大選,25年就已夠它們舉行六、七次;25年光陰夠讓幼稚者成熟,催青春者老去,𡃁仔成中佬,少艾都變輕熟;25年前我們還沒有那些執起就能接通世界的智能手提電話,傳呼機響了,還得拿散銀找公共電話;25年前的一切好像比較簡單,25年前的許多人許多事都還沒有那麼荒謬。
於歷史洪流中,25年當然算不上甚麼時間;但放諸有限人生內,四分之一世紀或夠你完成許多重要事;意國那邊有個人,選擇把自己的黃金歲月只奉獻給一間球會,這個人叫托迪(圖)。
王子有本錢風流,卻不一定多情。風流是種條件,專一則是種選擇;有人說玩夠才會定性,但此理論並不適用於托迪,因為即使半路列強招手如美女投懷送抱,最終他退役的地方,依舊是自少年就開始出入的羅馬。
托迪完成最後一場比賽的那天,網上洗板式的歌頌讚嘆,羅馬官方面書專頁上載的其中一段短片,以25年間的世界大事對照托迪職業生涯:他首次為羅馬上陣,時任美國總統叫克林頓;首度於歐洲賽事建功時,我們剛剛有了DVD;你現在常用那部iMac都不及他「歷史悠久」,於托迪戴上隊長臂章那年1998年才推出;拒絕皇馬邀請那年,費達拿剛贏得自己首個大滿貫錦標;之後,面書、推特先後誕生,世界幾多大事開始完結又開始,縱物換星移,但托迪依舊。
從來不是托迪的球迷,但這段片我是邊看邊流淚;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向也許不會再有的One Club Man致敬。
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