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逾3,200名跨境學童參加小一派位、創歷年新高,較去年亦增加近400人。位於上水的跨境學童專網派位中心,昨日所見,頗多家長面露失望神情,他們的子女被派至青衣、東涌,北區勢掀叩門潮。有雙非母親準備到4至5間學校叩門,斷言若叩門不成功,一年後亦會爭取轉校、盼重返北區就學。
寧再轉校拒返內地
因應跨境及本地學生人數增長,今年北區所有小學已參加「加派」,每班小一增加3人,部份學校更增加課室「加班」,但仍難滿足所有家長需求。住近羅湖關口的內地家長劉太,兒子被派到較遠的青衣區小學,該校本身只排在第20志願以後,她透露,首志願本是大埔官立小學,對派位結果不接受也得接受,打算到4至5間北區學校叩門。
劉太認為派位不是終結、對叩門感樂觀,認為兒子還有機會,問到如果叩門最終不成功、是否考慮返回內地升學,她表示還是會讓兒子入讀獲派的青衣區學校、邊讀邊等待機會,爭取完成一年級後轉到北區的心儀校,她更不排除屆時跟兒子搬來香港長住,專注籌謀轉校事宜。
另一位本地家長羅先生的子女獲派第三志願的北區小學,他對結果坦言「OK」,但仍會嘗試到第一志願、即鳳溪第一小學叩門。他解釋,小朋友目前就讀鳳溪幼稚園,仍希望能升讀同辦學團體的小學,不過他強調若叩門結果不理想、不會強求,將接受現時獲派的小學。
■記者周 婷、羅智堅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