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英文變講普通話

講英文變講普通話

【本報訊】回歸廿年,走過中環的最大分別,可能是聽慣英文已變成普通話。不論是投行、證券行均大換血,業界嘆本地從業員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虹形容,03年沙士後至今,由於內地國企新股生意規模漸大,外資行亦由操普通話的銀行家或律師主理新股上市。中資行亦因而迅速冒起。據Dealogic數據,亞洲區(日本除外)新股承銷排名中,2007年時只有中國銀行一家中資行打入10大;但去年10大投行僅得花旗、摩通兩家美資行,其餘8家均為內地投行。
除賓架外,經紀一樣悄悄換血。由新地三劍俠馮景禧、郭得勝及李兆基創立的新鴻基證券,於2015年由內地光大證券入主。近日市傳海航集團,正洽購由「股壇金手指」謝清海所創辦的惠理集團,亦被市場形容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資深經紀張天生指,不少中資證券行非以收佣金為主,反而靠孖展借貸收息,「變相做大耳窿,即係割喉式競爭、想做人哋(上市公司)大股東箒?」在同行競爭壓力下,本地中介漸式微,張嘆「香港咁好嘅本地市場、咁守規矩,慢慢被人蠶食到連家庭式經紀都做唔住」。
■記者黃翹恩

資深經紀張天生慨嘆,在同業競爭壓力下,本地中介漸式微。資料圖片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