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果冇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
星爺在《少林足球》的經典一問,深入民心,簡直像利刃一樣直插入大家心坎中,連文憑試考生都以為這是古人名句,考試時拋錯書包說是古語有云:「人無夢想與鹹魚無別」,貽笑大方。星爺這名句,根本就是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的香港版本,不過多了幾分嘲弄。無辦法,香港人為生活營營役役,樓奴處處,鹹魚條條,有時也只能自嘲自娛一下。
然而,最弊的是,在香港,放棄夢想居然有年輕化的趨勢。原以為只有大人們在生活重擔下無奈放棄追夢,但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上月訪問了六百多名小學生,有超過三成受訪小朋友因為怕辛苦而放棄夢想。明明夢想這東西,越大越冇,想不到在很多尚在發夢年齡的小朋友身上已經沒有了。
原因?無人知。只知道當今很多小學生的生活,的確辛苦過大人返工。他們早上7點未到就出門上學,這個時候很多打工仔應該還在熟睡中。他們上了一整天的課,回到家大概4、5點,不少小朋友直接被送去補習,6、7點才回家。食過晚飯,剛放工回家的父母又不忘拿起課本作業,要他們溫習呀、預習呀……然後才能梳洗上床睡覺。計學習「工時」,一天真的有十多小時。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日復日,年復年,辛苦到所有精力也耗盡了,還跟他們講夢想,講笑好了!
認真問,我們甚麼時候能制訂一個學童的標準「工時」,讓小小的心能撥出一片小小空間,把夢想留住?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蘇菲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