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大行加按息,原因你懂的!

財經評論:大行加按息,原因你懂的!

樓價熱火朝天,金管局防範銀行風險再次運用「隔山打牛」法,透過增加8大行新造按揭資本成本──提高風險權重(RWA)下限,曲線驅使銀行轉嫁成本「唧高」客戶按息,上周五傍晚至剛過去的周末日,5行先後「高速」加按息0.1厘。
該局總裁陳德霖認為,銀行加按息是商業決定,是在考慮資金成本提高後的「自然現象」。不過從幾間大行公佈的時間及安排觀察,決策過程算不上「自然」,有龍頭行半夜三更發佈加息決定,另外兩行周末、日趕工決定跟加,情況可說有點裙甩褲甩。

有市場中人被問及何以銀行咁急加息,只含糊其詞表示「你明嘅啦」,似乎是大行加按息,「原因你懂的」!
加息與割喉減價唔同,後者銀行遲一刻跟減,秒秒鐘客戶就流失畀競爭對手;相反銀行遲一分鐘加息,只是新做生意成本稍增,銀行賺少咗但客戶隨時留耐啲。金管局出招後,港元息口基本上無甚變化,分析員亦計過數,新招對大行核心資本率只造成0.1個百分點影響,而且今年只半年度入賬,大行資本雄厚,唔會等多一陣跟加都頂唔順,要深宵拍板。
金管局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建議,對銀行採取「風險為本」監管模式,所謂風險為本,即係你有幾大財務實力,就承擔幾多風險。

假如8大行資本實力及風險狀況完全一致,資本成本加重後,各行齊加按息確係自然現象,關鍵係8行雖則都叫大行,各行實力差異巨大。
8行中以渣打(2888)及東亞(023)資本狀況相對較弱,所以渣打依據自身狀況「計過條數」,上周一事先張揚不排除加按息,到周五黃昏落實調整,與母公司資本豐厚到回購連連的滙豐(005),上周三表明市場競爭激烈,「仍要睇緊對手行動」故暫不加息,兩者都係完全符合風險為本、以市場化因素決定商業行為的完勝示範。
當然銀行唔嫌賺多啲,藉成本加重機會順勢提高息按息,情理俱在,但倘有大行策略認為,自己資本夠新招影響微,目前貸款出路有限,按揭又穩陣撥備偏低(3月份按揭貸款拖欠率僅0.04%),寧願繼續薄利多銷,人棄我取多做新生意,不也是符合風險為本的商業決定嗎?

2001年本港全面取消利率協議,存貸利率屬銀行商業決定;去年本地實施競爭法,透過規範企業反競爭行為防止合謀,促進市場競爭及刺激經濟活動增長。
近年按揭市場競爭白熱化,銀行一般都不再公佈官方按息水平,只視乎客戶關係「case by case」。今次加息反映另一有趣現象是,原來大行拆息按揭(H按),官價都是H+1.3厘,各行資本不一又出奇地「心靈相通」,調研後全部加至H+1.4厘。
隨着國際間高舉窗口指導、穩定壓倒一切的監管主調,經濟學泰斗阿當.斯密倡議的「無形之手」,正逐漸消退,中港市場融合,樓市要調控,銀行要加息,無形之手是否已換成了佐治.奧威爾小說《1984》的「Big Brother」,形勢如何「你懂的!」

記者:劉美儀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