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視氣候暖化為陰謀美勢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視氣候暖化為陰謀
美勢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本港時間今晨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作重要公佈。美國媒體普遍預期他將宣佈美國退出協定以履行重要競選承諾。多名歐洲領袖及能源企業表示失望,希望特朗普三思;多國重申無論美國是去是留都會堅定落實減排目標。

美國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二高國家(僅次於中國),前年跟全球19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時,承諾至2025年將排放量減至比2005年水平少26%至28%,即約16億噸溫室氣體。自特朗普上台後,這位視氣候暖化威脅為削弱美國競爭力陰謀的狂人,會否推翻《巴黎協定》一直是國際焦點。完成首次外訪及出席七國集團(G7)峯會後,特朗普終於表態。若特朗普決定退出,美國將跟敍利亞和尼加拉瓜一起,成為少數向協定說不的國家。

示威者上月假扮特朗普,揮桿打化成高爾夫球的地球,諷刺他漠視氣候變化問題。路透社

或自行放寬減排目標

正式公佈前,白宮對於特朗普傾向美國徹底退出協定、還是較溫和地自行放寬減排目標不肯透露半句。又難怪,面對重大議題特朗普往往最後關頭才作決定,消息指他在臨宣佈前仍跟主張退出協議的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商討退出模式與細節。
美媒預計退出模式主要有三。特朗普可以將協定相關法案交予國會表決,讓把持參眾兩院的共和黨否決,間接退出《巴黎協定》;或者退出《巴黎協定》所建基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這只消一年時間,不過連帶其他氣候相關協議與磋商都會受牽連,是個激進做法。

學者狠批「歷史錯誤」

美國也可能索性直接退出協議,若然如此,減少16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不但化為烏有,科學家更估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或增加30億噸;但這種模式比退出UNFCCC耗時得多,簽署國須在《巴黎協定》生效(去年11月)後三年才能提出退出申請,而退出程序又得耗上起碼一年,換言之到特朗普今屆任期結束時美國仍未可退出協定。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醒特朗普不要把退出協定想得太簡單,又指他的決定,足以影響83個國家會否被海水淹浸的命運;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與蜆殼等能源巨企促請特朗普三思;克里姆林宮指美國退出無可否認會減低協議的效益。
學者批評特朗普一旦決定退出將是「歷史錯誤」、「罔顧道德責任」,又認為美國退出不會造成骨牌效應,皆因中國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可能會更積極減排以填補美國退出的缺口,爭取國際社會認同;有分析甚至認為美國直接退出比自行放寬減排目標還要好,否則令《巴黎協定》形同虛設的破壞力只會更甚。
美聯社/《華盛頓郵報》/路透社/法新社

《巴黎協定》簡介

控制全球平均升溫較工業革命前的高2℃以內

‧各國同時按受氣候變化影響最深的國家建議,致力將全球平均升溫限制在1.5℃內

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各國須盡快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封頂,並於本世紀下半葉達致中和作用,即排放量被吸收量抵銷

清除大氣層溫室氣體

‧以種植、發展天然碳匯、開發新技術等措施吸收溫室氣體。協議亦呼籲各國保育現存森林

提高減排目標

‧各國已提交2020年協議生效後首5至10年的減排計劃,但目前的「國家自定貢獻」(INDCs)只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較工業革命前的高2.7至3.7℃水平,為達協定目標,各國須5年更新INDCs一次,並於2018年後5年一次的會議上匯報近況

提高社會適應氣候變化不良影響的能力

‧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對氣候變化的抗禦力,發達國更要經濟支援發展中國家
德新社

特朗普上任後環保5宗罪

1.任命氣候暖化懷疑論者普魯伊特為環保局局長,無視他與化石燃料產業的利益瓜葛,以及對奧巴馬減排規定的大力反對
2.全面改革環保局,大幅削減環保局明年預算達1/3,叫停多項減排措施,禁官員以氣候變化影響作為政策考慮
3.簽署重新評估潔淨能源計劃的行政命令,被視為摧毀計劃的首步
4.開放聯邦土地及離岸能源鑽探,包括阿拉斯加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
5.為「達科他輸油管」計劃開綠燈,授權承建商陸軍工兵部隊結束環境評估和相關公眾徵詢
資料來源: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