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屬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曾遭日軍攻打,當年英軍為防禦遺下不少軍事遺蹟。專門研究本港戰爭歷史學者指,至今仍有不少軍事遺蹟健在,如炮台、指揮所、機槍堡及戰壕等,遍佈於全港。如港島大潭峽仍有英軍防守港島時的東旅指揮部、掩蔽體及機槍堡等,但政府對相關軍事遺蹟未有任何評級或保育。
至今沒完整紀錄
二戰時,為防日軍攻佔香港,英軍於多處建防衞設施。至1941年12月18日晚上,日軍成功登陸港島,並迅速向內陸推進。香港守軍不時反擊,守軍東旅就向赤柱方面後撤、西旅則於黃泥涌峽與日軍激戰。至同年聖誕日,日軍加強攻勢,灣仔更發生巷戰,守軍無法抵禦。當時港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香港隨即展開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歲月。
研究本港戰爭歷史的古諮會前成員高添強指,至今仍有不少英軍防衞設施健在,且數量不少,舉例日軍攻打香港時,守軍分為東、西旅,其中於大潭峽的英軍港島東旅指揮部仍健在,更有掩體及機槍堡等;在淺水灣仍有一個完整機槍堡。
回歸20年,高指本港雖仍有不少軍事遺蹟,但絕大部份沒歷史評級,當局也沒完整軍事遺蹟名單,「到底有幾多軍事遺蹟?連有乜嘢都唔知」。他盼古蹟辦能盡快為具歷史價值軍事遺蹟評級,或加設說明,讓港人認識相關歷史。
■記者譚靜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