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端午節賣萬顆糉老闆娘從糉子看移民潮流

年年端午節賣萬顆糉
老闆娘從糉子看移民潮流

周二是端午節,在美國對於很多思念故鄉的人來說,來顆美味的粽子最能讓人在這天一解鄉愁。走進食品行,糉子的選擇讓人目不暇給;除了台灣人常吃的香菇蛋黃糉和鹼糉之外,還有紅棗白糉、湖州糉、上海豆沙糉、甚至是越南糉等,都讓人食指大動。但你可知這些琳琅滿目的選擇背後,其實隱藏了另類的「移民密碼」嗎?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早期種類其實沒有這麼多,但現在人口結構不一樣了,所以糉子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身處洛杉磯華人美食激戰區、經營老字號「冠軍食品行」已經近30年的Vivian吳,從歷年來民眾對糉子的需求中,感受到移民結構的巨大變化。

「我們剛開店時,糉子只有一種,就是台灣北部糉」。Vivian說,90年代初期,洛杉磯的華人還是以台灣人和香港人居多,而台灣移民中又以台北人佔多數,「所以當時會來我店裏買糉子的,都是專門來找北部糉的」。

所謂的台灣北部糉,是在製作時先將糯米炒過,加入餡料後才用糉葉包裹、再放入蒸籠蒸熟。北部糉的口感比較類似於油飯,與水煮的南部糉口感差異頗大。而到了90年代中期之後,來自台灣南部的移民也慢慢增多,嗅到商機的Vivian也因此開始做起了所謂的南部糉,立刻受到很多鄉親的歡迎,「許多人一來就是50或100個起跳」。

「身為台灣人,最喜歡的當然還是台灣自己的口味」。來自台南、移居美國已經30多年的吳小姐,就是熱愛南部糉的鄉親之一。身為死忠老顧客。她每年都會前來購買傳統美味,今年也毫不手軟,一買就是100顆。除了自己享用之外,也想讓教會的朋友品嚐。「今天糉子節嘛,我希望大家都能享受一下好吃的糉子」。吳小姐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香菇蛋黃肉糉,因為和台南的家鄉最接近,而周二她與教友們也特地了準備金針湯,「因為這樣的搭配最對味啦」。

不過每個地方對於「對味」的定義都各不相同,偏好的糉子也大異其趣,Vivian也隨着顧客群做出不同調整。「現在來自中國的移民比較多,所以我們也加入了他們喜歡的白糉」。Vivian說,白糉只著重於品嚐米的香味,「裏面除了糯米之外,只多放了一顆紅棗,完全沒有其他餡料,口味很單純」。她表示,從10幾年前開始,陸續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前來詢問,所以她也特地讓店裏的師傅學了這門手藝,希望滿足不同族群的口味。

當被問到每年端午可以賣出多少糉子,Vivian客氣的說,「今年幾個大訂單沒接到,所以只有幾千個糉子,不過往年都是破萬的數量在賣」。但端午節這天,還是有很多死忠顧客進來取糉,而傳統台灣味香菇肉糉更是一早就賣完。Vivian表示,她賣的糉子不僅僅是一種美食,也讓顧客有個可以懷念家鄉味的選擇。從早年只賣台灣北部糉,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南部糉,再到今日的中國糉,這些糉子吃在口裏也許滋味不同,但那種思鄉的心情,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