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於5月19日突然推出三招收緊樓市按揭措施,包括加強銀行資本要求,降低持多於一個按揭物業的借貸人之按揭成數,並收緊海外投資者的供款入息比率要求。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有望提高銀行的抗震能力,對應樓市逆轉。實情是藉此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和減少回報率,為過熱的樓市降溫。
梁特政府臨別秋波多次推出辣招,企圖打救上唔到車的可憐市民,效果如何?你打開報紙就知道答案,「公屋王德田邨破1.5萬呎元創新高」、「大圍兩居屋呎價連環破頂」、「沙中兩房呎價半月再破頂」、「九龍站擎天半島呎價3萬破頂」,平的貴的遠的近的一律升到癲。
睇埋數據,自去年11月5日起,政府提高住宅印花稅至物業交易價的15%(首置客獲豁免),及於今年4月11日起為打擊「一契多伙」,規定凡以一份文書購買多於一個住宅物業,須按每個物業繳付15%新住宅印花稅,過去半年多,兩項辣招互相輝映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143.49升至158.26,說好的控制樓價呢?
政府應監管發展商
再向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投資者施壓,預料效果不會太顯著,因根據稅務局記錄,2016年12月及2017年1月須按雙倍或新15%稅率繳交從價印花稅的住宅物業交易宗數,分別只有376宗和406宗,較之前3個月每月平均約2,350宗下跌超過八成。
而1月的交易中,有九成半買家在入市時並無持有其他住宅物業,首置客的數字亦突然飆升,由去年12月的2,817人增至今年4月的6,189人,部份可能是用家,但亦不能排除投資客以不同首置的家庭成員名義買樓。
當政府不停收緊按揭,最後只會將一班首置客和投資客推向一手物業市場,因銀行唔肯借時,發展商拍心口借,提供高達八成半按揭,解決準買家首期不足問題。
發展商只需遵守財仔的《放債人條例》,包括年息不超過60厘,就不需要接受金管局規管銀行的嚴格按揭規定。所以發展商開價可以非常進取,萬六蚊呎,開夠兩萬,再送一堆折扣回贈優惠,令人覺得好抵;再以唧牙膏方式推盤,又排隊又抽簽,搞到好似冇樓賣,致恐慌性搶購。
新樓帶動二手樓業主又叫高幾格,一二手全部貴晒,政府監管的對象是否應該由投資者轉移到發展商身上呢?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
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