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飛機的力量 - 曾志豪

打飛機的力量 - 曾志豪

台灣網友模擬了一個有趣情景,如果屈原生於今天,他會有甚麼遭遇?
仍然被追捧為民族英雄?
錯,屈原會在網民的攻擊下,死得比投江自盡更慘。
屈原跳河,放在今天,肯定會被指責是「玻璃心」,動不動便投河自盡,有沒有一點勇敢承擔的心態?
而且,一個輕生的行為是否值得傳媒大力吹捧甚至連學校都要放假慶祝,這是鼓勵學生輕生嗎?
再者,端午要吃糭,但把糭子丟到河裏,明顯是影響河中生態,浪費食物。
龍舟比賽,用網民的角度,則變成「擾亂河中魚蝦生活的元凶,是虐待動物的行為」。
一句話,屈原死有餘辜,別把你自己個人的自殺懦弱行為放大到民族英雄的層面。
你覺得純粹惡搞得啖笑嗎?我卻覺得非常反映現實,這就是今天,不單台灣,香港也有這種「酸民」的心態。
這種心態便是看不得別人成功,看不得別人美好;一旦有一個「正面歌頌」的對象出現,便要想辦法摧毀。
曾看過一條大隻佬練功夫的網絡短片,只見那人就像人間凶器,肌肉橫練,拳腳如風,似有開山劈石之功。
我看得大聲叫好,影片留言者眾,第一個留言得到最多人like,內容是「挑!你擋唔擋到子彈啊!」
點解我練功夫突然變咗要去擋子彈?咩邏輯?
這就是正宗的「雞蛋裏挑骨頭」,妒忌玻璃心。
任何人取得成就,他們都看不順眼,批評的方法是:你取得A成就,他便問你能否做B呢?
你是短跑冠軍,他便問你:「可以跑贏獵豹嗎」;你賽車冠軍,他便問你:「你識唔識潛水啊?」
你登上珠峰,「好叻咩?咁叻你唔去扶貧你唔去賑災?」
懷疑世間一切美好事物,質疑世上一切偉大的價值,以否定別人的成就去掩飾自己的一事無成。這叫自慰,也就是打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