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高街「鬼屋」不倫不類

改建高街「鬼屋」不倫不類

【本報訊】香港主權移交20年,有不少具濃厚殖民色彩的地標及建築物都能逃過清拆的命運,包括逾百年歷史的西港城及尖沙嘴鐘樓,但屬最早期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的法定古蹟高街舊精神病院,則僅保留花崗岩立面,上蓋加建全新社區綜合大樓。學者斥特區政府決策官員,對港歷史缺深入認識「最大問題係政府無知」,令倖存殖民建築不倫不類。
港大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表示,由1841至1997年6月,本港殖民建築可分為四個時期,包括維多利亞時代、愛德華時代、戰前現代及戰後現代。他稱,本港最早的殖民建築為跑馬地墳場內的小教堂及中區茶具博物館。
部份倖存殖民地建築,回歸後雖逃過被清拆威脅,卻被煎皮拆骨。其中西營盤高街、屬法定古蹟的舊精神病院立面,於1892年落成,至今已逾120年歷史,更有「高街鬼屋」外號。

保育專家心痛:政府無知

李指,舊精神病院大樓屬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由花崗石砌成,外貌與英國軍營一樣,內有寬闊走廊。建築物最初用作國家醫院人員住所,至1939年,改建為精神病院女病房,但隨着青山醫院落成啟用,大樓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但大樓曾空置多達27年,至回歸後1998年才重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李稱高街舊精神病院至今僅保留花崗石立面,上蓋重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新建築有喧賓奪主感覺。
熟悉香港歷史的古諮會前成員高添強亦指,高街舊精神病院屬地標式建築,但僅立面被保留感心痛,「一幢19世紀嘅地標式建築,整到不倫不類」。
高添強認為,在保育香港歷史建築過程中,最大問題是特區政府決策官員對香港歷史缺乏深入認識,「政府無知、對香港歷史缺乏深入認識,呢個係最大問題」。
■記者譚靜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