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大釋法越少越好林定國談重啟政改:8.31決定非不可改

指人大釋法越少越好
林定國談重啟政改:8.31決定非不可改

【本報訊】香港回歸20年,屢有意見指法治倒退,年初接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林定國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看不到香港法治回歸後明顯衰落,但個別事件確令人感到法治被衝擊,如人大就宣誓案主動釋法等,認為盡量由香港法院處理本港的法治問題,是對香港司法制度有信心的最佳體現,他並指法律上並無規定人大8.31決定不可修改,有指重啟政改必須以8.31為基礎只屬政治表態,非正確詮釋法律。
記者:林俊謙

法律界中人,凡事講證據。林定國訪問時以香港法治在國際間的排名回歸後未有明顯倒退,加上外國法律界「巨人」仍願意在港出任非常任法官為例,稱不覺得香港法治明顯衰落,又認為一國兩制是概念,實際見於《基本法》相關條文有否落實,不認同要以「變形、走樣」形容。

林定國辦公室掛有雀鳥畫作及一個「錢」字。
李家皓攝

指港人不熟悉人大做法

雖然京官近年屢評論本港司法制度,林認為任何人的說話都不能取代法律條文,只要香港法律人士依法辦事,無論京官是否有意施壓也不會成功,「我哋有足夠防禦機制去應付呢樣嘢,(就係)按返法律做事,睇唔到會成功地受屈於呢種壓力」。
但他不諱言,法律界近年感到法治被衝擊,例如人大就宣誓案主動釋法,他稱明白人大常委會有釋法權,但由於港人對法律解釋的理解與內地完全不同,包括港人認為法律解釋的責任在法庭,法庭不能隨便修改法例,只能考慮法律背景、目的、字眼等推敲背後原意,但內地則是透過屬立法機構的人大解釋法律,過程中更可以「豐富增加」內容,結果令港人有「修改法律」的疑慮是可以理解。
他指出,「香港人要明白,係咪佢(人大)立心不良,借啲意唔跟《基本法》嚟修改夾硬嚟呢?又未必係,因為佢根本覺得:『有咩問題?大陸法係咁。』;同時亦希望中央政府明白,香港人咁大反應,唔係挑戰佢嘅存在,而係制度上(人大)做緊我哋非常唔熟悉嘅做法」。
由於兩個制度之間的不同永不可以消除,為免引起港人和法律界擔心,林稱「最好係極例外、好小心咁先用(人大釋法),要令香港人明明白白點解要用」。他同時指《基本法》既然賦予香港法庭有解釋權,「盡可能畀香港法庭處理就最好,係體現香港司法制度信心最好嘅行為」。
至於有何《基本法》條文尚未落實,他指建制派要求的23條立法及民主派力爭的真普選都是例子,但兩者均是政治問題,需要社會共識。

稱建制言論屬政治表態

林並談及,港人至今仍未知何時能落實普選,對此感到失望及擔心可以理解,公會最關心港人的選舉和被選舉權不應受到不合理限制,而人大8.31框架下的提委會組成方式,「好有機會係不合理限制」,料因此令不少港人不悅而引發佔中。
建制派經常稱重啟政改時必須以人大8.31決定為基礎,林不認同,指法律上沒有說過人大8.31決定是不可修改,「機制上好似冇咁講過……唔係寫低咗就不可動搖,係有空間可以改變」,「人大常委會喺中國憲法係至高無上,佢自己修改,係可以嘅事情嚟㗎,問題係做唔做到之嘛」,強調感覺上有關說法只屬政治表態,而非對法律條文的正確詮釋,但他明言未來政改是否重啟,並非法律問題,關乎社會能否凝聚共識、政府是否推動及中央是否接受,是政治而非法律問題。

人大常委會於高院對游蕙禎(左)及梁頌恆的宣誓案裁決前,搶閘就宣誓問題釋法。

林定國受訪語錄

人大釋法衝擊法治?
「點樣會令港人少啲擔心,少啲疑慮?惟有就係做少啲(釋法)囉!」

人大8.31決定不能改?
「機制上好似冇咁講過……唔係寫低咗就不可動搖,係有空間可以改變。」

2047年後沒有一國兩制?
「《基本法》冇寫明50年後要修改或者失效;除非有人成功修法。」

國安法取代23條立法?
「23條需要本地自行立法;如果透過《基本法》附件三引進國安法,同呢個講法會有牴觸、有矛盾。」

佔中運動是對是錯?
「我唔評論政治對錯,但(公民抗命)有風險存在,因為公義嘅定義,一人有一義,十人有十義。」

資料來源:林定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