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韓國完成我首次的海外毅行者,105公里的完賽時間為26個多小時,中規中距的成績竟能躋身前十名,實在意料之外,至於其他榜上有名也大多是來自香港的隊伍,且還包辦冠亞軍,足證香港毅行者的實力。港隊佳績雖教我與有榮焉,惜賽道所見卻又叫身為港人何堪。說的是賽道沿途,尤其是大部份的山野路段,我是連一件垃圾、一個空膠樽,甚或一小張廢棄的食物包裝紙也看不到。
相比近年香港山徑上垃圾遍佈,且每況愈下不忍睹的風景,身為山野愛好者實難自容。猶幸香港已有心人動員組織保護郊野,特別是針對一些山賽活動。就以全港最大規模的山賽毅行者為例,每年參賽隊伍逾千隊(是屆韓國賽事只有百餘隊),以每隊4人計,參賽者數目已近5千人,尚未包括各隊自行安排的支援隊伍,因此賽事期間,人為可造垃圾的機會觸目皆是。當然本地每年還有其他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戶外賽事,惜其中不少都沒做好減廢回收的安排。
為此有新近成立的環保組織,積極推行「綠惜賽事」的概念和實踐,並為賽事主辦單位提供環保意見及支援,鼓勵把環保元素加入相關活動規劃,目的在於協助賽事主辦者和參賽者,履行源頭減廢、乾淨回收的責任。去年的毅行者亦率先成為其合作夥伴,賽前特別訂製了5,000個不銹鋼杯,免費贈送予每位參賽者,並提醒他們要自携水杯,皆因這已舉辦了35年、全程100公里的活動首度全面停止派發即棄紙杯。
至於賽事每個中途站附近,亦設置一個回收箱以供參賽者回收膠樽、鋁罐及廚餘,另該機構義工亦在沿途檢查點進行回收工作。一如既往,參加隊伍在起步前領取樽裝水及能量食品時,主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會在包裝上註明隊號。賽事期間,如發現路徑上有任何隊伍的棄置垃圾,大會自會公開違規隊號及隊員姓名。這些都不過是最基本的措施,惟也是個開始,藉以向公眾宣傳不用即棄杯、支持回收及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環保意識,並推動山賽參加者,其實該是所有行山人士只留下腳印,而非垃圾。
此跑縱漫長,我們實在在需要保護香港這片最後的自然樂土,所以不少山賽和戶外大型活動相繼響應,在活動期間多加環保措施,正是山野無痕,各司其責。最後利申:以上提及的新創環保團體,就是由幾位資深環保工作者於去年初成立的「綠惜地球」。其宗旨在於推廣珍惜資源、零浪費的文化,並透過「貼地」的環保資訊及方案,實踐目標。而我司亦因今年十月贊助的一項山賽而有幸結為綠惜夥伴且同行。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