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行業?】冇俾互聯網淘汰!「馬紙」隨時比日報長命

【夕陽行業?】冇俾互聯網淘汰!
「馬紙」隨時比日報長命

互聯網於廿一世紀興起,不但衝擊了人類生活習慣,而且衝擊各行各業。隨住電子媒體崛起,受影響最大的不用說肯定是傳統紙媒。

自回歸以來,已有好幾份報章停刊,包括歷史頗為悠久的《新報》,以及背後乃財力雄厚報業集團的《太陽報》。

現時市面上只餘下九份收費的中文日報,另加四份免費報章。相關報章中,只得《蘋果日報》、《星島日報》、《成報》、《明報》、《東方日報》、《大公報》和《文匯報》七份設有馬經版,餘者均無。

雖然日報日益減少,但馬經報章(俗稱馬紙)卻鮮有倒閉,如《新報》結業後,《新報馬經》卻可獨立出來經營,目前仍在運作中。甚至有些馬紙的主筆(多數是老闆本人)已年邁辭世,後人仍能繼續經營,並把主筆筆名保留,僅換由他人撰稿。從中可見即使紙媒面臨黃昏階段,似乎馬紙依然有利可圖,儘管利潤可能遠低於電子媒體興旺之前。

目前市面上有《專業馬訊》、《職業馬報》、《騎師日報》、《賽馬新聞報》、《冷門馬經》、《天皇馬經》、《老五馬經》、《勞楚令馬經》、《田豐馬經》、《早報》、《節節領先》等十來份馬紙,另加《新報馬經》、《大贏馬經》、《大勝馬經》等册裝馬經。

雖然賽馬獨沽一味,但報刊數量竟比綜合多元、包羅萬有的日報還要多,不亦異數乎?而銷路居於馬報第二位的《職業馬報》,其少東關家俊亦現身說法,解釋馬紙比日報更易找到生存空間的原因。

關家俊說:「最關鍵是馬紙的經營成本遠遠低於日報。成本控制得好,就算銷量不高,也不致蝕本。」

他又指出,日報的新聞已是隔日的新聞,並不是即時的新聞。基於出版的局限性,使日報永遠落後於電子媒體。例如朗豪坊的扶手電梯意外,人仰馬翻的混亂景象,發生後不到十分鐘已透過手機瘋傳全港,市民又何須要看翌日報章來得悉詳情呢?相對而言,時間性對賽馬較為次要。而且,馬紙許多專欄在於評論,是否即時關係不大。

關家俊說:「現存的馬紙,差不多全都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各自儲了一批忠實讀者。你搶不了我的客,我搶不了你的客,於是大家都有客,大家都可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