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澳昨早舉辦逾百年歷史的「龍舟遊涌」活動,為大澳水陸居民祈求平安,有數百人參與。活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昨分別舉行接神、遊涌等儀式。大澳傳統龍舟協會副主席張海平指,遊涌是大澳人一年一度的盛事,對原居民有濃厚傳統意義,可保佑風調雨順。
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遊涌由大澳3個漁業組織,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參與,3個組織分別派人扒龍舟到楊侯古廟、新村天后廟、關帝廟、洪聖廟,進行接神儀式,請出4間廟內神明接返各漁業組織供奉。
龍舟拖着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水道,並沿途焚燒金銀衣紙祭祀海中亡魂,以保佑水陸居民平安,兩岸棚屋居民亦會拜祭巡遊的龍舟。現場所見,船隻經過沿途都有大批遊人圍觀。
康文署博物館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鄒興華指,大澳昔日是漁業興旺的地方,隨着原居民遷出,從事漁業人士越來越少,擔心行業式微,龍舟遊涌的技藝會失傳,「已經有後生一輩唔明遊涌係乜事」。
遊客陳小姐遠道從屯門來大澳觀賞龍舟遊涌,她說昨日是第一次觀賞儀式,覺得很特別,而且大澳被海包圍,在不同角落也可看到龍舟,和市區不同。陳先生亦專程參加導賞團,在端午節到大澳欣賞龍舟表演,他認為大澳熱鬧,有過節氣氛,「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睇,好有意義」。
■記者廖梓霖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