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歷史建築 活化拖足8年

三級歷史建築 活化拖足8年

【本報訊】中環街市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街市早年曾納入勾地表,一度面臨拆卸,在多個保育團體反對下。前特首曾蔭權於2009年《施政報告》,宣佈委託市建局活化中環街市保住大樓。惟保育工作足足拖延8年,根據最終方案,市建局將修葺街市主結構,但會保留包浩斯建築風格外牆、街市內中庭,及約13個街市攤檔。

千元批予市建局營運

現存的第4代中環街市樓高4層,佔地逾4,000平方米,自2003年3月起街市已停止運作。街市大樓被視本港碩果僅存的包浩斯(Bauhaus)風格建築,橫向窗戶線條更是其特色。惟街市活化工作拖延多年,今年3月行會終拍板,將中環街市以私人協約方式,批予市建局活化及營運,為期21年,其間只收取1,000元象徵式地價。工程預料今年第3季展開,最快2021年年底完工。
按市建局公佈的最終活化方案,市建局將擴闊大樓位於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地下的兩個出口,同時拆卸及重建街市面向德輔道中的外牆,改用玻璃或其他透明物料設計。至於大樓現時設在皇后大道中及租庇利街交界的公廁,則會拆卸改建為小廣場,提供逾1,000平方米的公眾休憩空間。市建局曾指,活化後的中環街市不會是貴價商場,但會提供餐飲、文娛及綠化設施,24小時開放。
■記者鄭啟源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