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雙巧手和一對利眼,就是永伯年青時在上環圖章街「搵食」的必殺技,不過時而勢易,他中年失業找工遇上困難,由西環行到灣仔,才覓得酒樓雜工一職。單身的他,老來多病無依靠,家住長者屋,17年來沒雪櫃,食物和藥物無法冷藏。炎夏將至,視力欠佳的他希望有個雪櫃可保存食物。
記者:劉秀蘭
永伯(84歲)的父親是海員,數個月才回家一次,每次放下數十元家用便來去匆匆。童年時,他在女人堆中度過,與兩名姐姐、祖母和母親住在西營盤的唐樓,生活尚算不錯。孻仔的他讀書至小學畢業,17歲左右才出來工作,到上環的圖章街做學徒,「有啲用木雕、有啲用象牙雕,就要唔同既工具。」除了雕圖章,他還要學印卡片,「嗰時要用手拉機器嚟印,好落後。」由執字粒到排版印刷,他都要一條龍落手落腳。
70年代,雕圖章巿場縮窄,改為主力做印刷,但當時已40多歲的永伯開始有「老花」,視力衰退,「我哋呢行一戴眼鏡就代表要另謀高就。」中年失業,他試過拿着一份求職報紙,由西環行至灣仔,逐家叩門找工作。最終在灣仔找到酒樓雜工,負責執枱清潔。做了10年又失業,這次轉行做保安員,直到60歲退休。
一生為口奔馳,永伯一直沒有置家。單身多年,他不懂煮食,家中沒爐灶,近兩、三年兩餐靠社福機構送飯。雙眼曾做白內障手術,永伯試過在家門前跌倒,左肩脫臼,至今腰背也側彎,行路重心不穩,須用拐杖輔助。不過,他仍維持每朝早到公園散步習慣,「落去行吓,見吓光。」醫生曾開出眼藥水給他滴眼,但因要冷藏而他家中又無雪櫃,最後醫生要改開其他毋須冷藏的眼藥水。而每次他飲剩的飲品食物,只能用紙和橡筋封存瓶口,放久了他也不敢再飲用。夏天將至,他希望有個雪櫃能保存食物,不用再擔心病從口入。
「永伯」需在狹窄的家中添置矮身雪櫃,防止食物變壞。「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協助他籌措相關費用。請各位支持!
「永伯」暖流之友編號:C4316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facebook專頁: 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10間大家樂分店之捐款箱
– 灣仔「壹.蘋果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