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老千股」,有時和被大鱷綁票是沒有分別的,大折讓供股後,再一個反手來個大合股,小股民交贖金抑或不交贖金是一個掙扎,因為兩邊都可能是死路一條。
常言道,股票世界是利益掛帥的市場,有錢賺是戀愛、沒錢賺就是錯愛,真金白銀的投資是不會留戀的,但這世界有一種荒謬,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當肉參被謊言綁架了以後,有時反而會認同謊言。
中金早前發表報告,以歷年批股紀錄羅列港股66隻「疑似老千股」;David Webb以公司交叉持股順藤摸瓜搵出50隻「不能買的港股」,有人認為中金篩出舊莊家,Webb則抽出新莊家。
但對於這種提醒,坊間有一種反應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人哋買咩關你X事」、「有冇諗過買咗嘅人嘅感受」、「藍籌一樣輸死人」。事實上,藍籌的確也會輸死人,瑞聲科技(2018)被狙擊致停牌,但有網民認為事件關鍵不在公司有營運漏洞被抽秤,反而提出問題者才最大問題:「若然有假數,將來亦可能慢慢做返真」、「如果沽空機構唔搞事,瑞聲唔會搞成咁」。
有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由恐懼、害怕、同情與幫助四大心理歷程形成,這現象在股票市場其實也好普遍。當散戶面對持有的股票突然暴瀉,在驚慌過後,只要一日繼續持貨做蟹民,在長時間的相處(持股)下,本來是高張力的對峙,都有機會變成同生共死的人質情結,慢慢地受害者就會相信加害者。正如大家身邊總會有些人,面對愛股盈警暴跌再盈警,最後還是選擇偏聽好消息、相信見底在望,不回本不沽貨,就是不願意接受自己當初的判斷是錯誤的。
雖然港股近來常被批評老千化,尤其內地股民最咬牙切齒,但近年股票市場最大的綁票案,其實發生在2015年的A股。內地股市當年的「暴力跌市」,最大推手其實來自「暴力救市」,幾成共識,惟已然一手蟹貨的內地股民,在面對A股兩年來的萎靡,到今時今日仍有人堅持相信阿爺救市這老調,仍在高喊「政策底」與「鐵底」,一大班人質就這樣繼續困死在那大籠牢之中。
記者:林靜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