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對精神病患的歧視未消除,精神病康復者在職場謀生甚艱難,政府未能提供夜診服務令他們要經常請假覆診,更難融入社會。有康復者覆診後要另行求醫取一般病假紙,也有人用隱去病歷的到診紙代替,惜最終仍被辭退。他們希望政府恢復精神科夜診服務,毋須常請假影響工作。
請假被揭病情遭解僱
Bebe曾在機場某大公司任管理層,此前已看精神科逾10年。她要每月覆診,當時只用有醫院蓋章、沒寫病情的到診紙向公司請假,原因是不希望披露屬個人私隱的病歷。Bebe每月持續請假,上司也問她可否假期才覆診,惟沒夜診或假日服務,她無奈拒絕。2003年沙士肆虐,Bebe被裁,她說當時不獲返回座位收拾物件,後來知悉是有人怕她情緒失控,「唔知係咪因為(公司)知道咗病情,好唔開心」。
80年代患精神分裂、留醫數月後康復的王文臬,工作上只能以不同原因請假,如陪母親覆診,或另求醫取得一般病假紙隱瞞精神病歷,「試過做咗兩年後老闆知道咗,過一排就話表現唔稱職炒咗我」。現為香港精神康復者聯盟執委會副主席的他指,沒夜診致病人受聘機會大減,2008年曾要求政府提供夜診,惜獲回覆涉龐大資源暫不考慮。
照顧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同樣未獲足夠支援。12歲起肩負照顧患精神病母親的Rainbow(化名),中學時已有抑鬱,「冇人幫到我,我亦唔敢話俾人聽」。到大學她才認識同路人獲支援。惟母親近年病情轉差,常以死相脅,Rainbow難集中精神工作,最後辭職兼賣樓照顧媽媽。她希望政府增撥資源設立家屬朋輩支援計劃。
社福界議員邵家臻稱,消除社會偏見能令夜診需求減少,惟現實是增加夜診服務,比消除標籤來得容易;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補充,約10年前政府曾提供過夜診服務,惟最終因使用率低取消,諷刺的是當年夜診未獲藥房配合,康復者仍需日間請假取藥。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今召開公聽會,就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社區支援服務聽取意見。
■記者馬志剛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