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力撐林鄭月娥參選特首後很少公開露臉的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前幾天再次出山指點江湖。大概回歸二十年在即不少傳媒想他來個回顧與前瞻,任先生索性來個茶敍一次過回應提問。根據報道,任先生說了幾點有趣的觀察,包括金融風暴會否再次來臨、穆迪調低中港評級是否合理、港幣有沒有未來等。
大家最在意的當然是金融風暴會否在今年或短期內重臨。任先生說逢七必有風暴(87、97、07)只是一種說法,未必成真,不過當前炒賣活動實在厲害,太多熱錢在市場流竄,95%的金融交易只是貨幣活動,跟實體經濟活動無關。以這樣的資金規模及流動性,一旦出事震盪極大。任總又認為,再出現金融風暴源頭也不會來自中國,而是來自實行華爾街式金融制度的地方。他雖沒有明說是那兒,大概心裏想的是美國吧!
近幾十年幾次大震盪湊巧都在七字的年份發生,如97亞洲金融風暴,07年次按金融……今年剛好2017年自然容易惹人聯想。儘管逢七出事不是定律,但資本主義體系金融危機的確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弄得人仰馬翻,經濟受傷。運氣好的時候局限在個別地區或國家如八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債務危機,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運氣不好的話蔓延全世界,久久難以復元。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及07至08年刮起的金融海嘯,前者直到二次大戰爆發後才總算過去;後者的餘波到現在十年過去仍未平息,希臘、愛爾蘭仍然在苦苦掙扎。
更重要的是,橫掃全球的特大金融災害震源都是美國及華爾街;所以任總把下次風暴來源鎖定在行華爾街模式的國家而不是中國相當合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處於半開放、有限融合的階段。人民幣的國際流通比例甚低,最新統計排行全球第七,遠遠落後於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更是小得可憐,並且主要由內地企業及政府持有,即使內地金融市場出事例如資金鏈斷裂,A股大跌,利息突然抽升,受影響的絕大部份是內地企業及部份香港企業,對其他市場的影響短暫及有限,也不可能產生「火燒連環船」的惡果。畢竟外匯管制及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本身已構成防火牆,令內地的金融震盪難以波及海外。
中國對港影響不可不防
美國金融體系卻不一樣。美元是真正的世界貨幣,流通全球,流轉速度及規模極快極大,隨時企業高層、政府官員開會討論對策一小時,已有萬億資產被蒸發,有大型金融機構面臨倒閉,刮起更大的風浪。而且,美國金融體系互聯性極高,是密切的買賣夥伴。一家機構出事,市場急跌引發的連鎖反應可以比傳染病菌傳得更快。
98年「長期資本管理」(LTCM)這家沒有多少公眾認識的公司出事就幾乎令美國債券市場停擺,企業找不到短期融資延續經營,聯儲局被迫出手「軟禁」華爾街大鱷,勒令他們開會定出救市方案才可以離開。最後,包括高盛等大鱷們同意不斬倉逼倉,讓LTCM有秩序沽貨套現離場,加上聯儲局減息提振市場信心才轉危為安,平息風波。
金融海嘯以後各國政府雖然也設立了多些規管,增加了一些防火牆,但全球金融體系仍然以美國為核心,仍然隨着美國的市場節奏運轉。要再出現重大金融危機的話,華爾街某角落仍然最有可能。
儘管中國暫時沒有能力輸出金融危機,但要影響香港卻綽綽有餘。畢竟內地企業佔港股的比例甚高,內地資金在香港流轉的金額也不少,一旦內地資金鏈出問題,香港股市、樓市即時受衝擊,直接間接影響只怕比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大。對香港而言,中、美來的風暴同樣可怕,不可不防。
盧峯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