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航處新空管系統啟用後頻頻「甩轆」,傳真社昨報道,為防止新空管系統「死機」或運作緩慢,民航處今年起採取新措施,每兩周輪流重啟新空管中心及指揮塔工作席;而供空管人員提供離境和抵港航班飛行計劃書資料的「電子紙條系統」須每小時人手檢查,但系統本月初再故障,未能處理部份航班資料,民航處一直無公佈。專家指新空管要經常手動重啟工作席或伺服器,方法原始、不合理。
新空管的工作席負責綜合飛行、監測和通訊數據,顯示區域飛行狀況。據悉,新空管系統現時共有約70台工作席,分別設於空管中心、指揮塔及備用中心。傳真社昨報道,指取得一份由民航處訂定、交由維修人員執行的重啟時間表,名為「新空管系統工作席雙周重啟時間表」,顯示新空管中心及指揮塔有53台工作席,獲編排每兩周輪流重啟,部份工作席更須每周重新啟動。報道更指出,新空管中心平均每日有3台須重啟,指揮塔則有一至兩台。
每小時人手檢查仍故障
報道引述消息指有關措施今年開始實施,目的是防止工作席運作緩慢或「死機」,但有關做法從未對外公佈。消息又指一般只有非常舊及經常故障的系統才需定期重啟,但新空管系統須輪流重啟確保運作正常,情況令人羞愧。傳真社更揭發,兩個與新空管銜接的子系統「電子紙條系統」和「抵港航機排序系統」,須由工程人員每小時人手「健康檢查」(health check),確保運作暢順及正常。而負責為空管人員提供離境和抵港航班飛行計劃書資料的電子紙條系統,根據指引若發現記憶體超過指定用量、伺服器無反應等,就需通報上級及重啟伺服器,完成重啟需時約15分鐘。
不過有前線空管人員向傳真社披露,電子紙條系統月初再故障。事發本月2日清晨5時40分至7時30分,系統未能處理部份航班資料,其間數名前線空管人員工作席響起兩次警報後,接觸式屏幕更死機,服務至約7時30分才恢復,事故也無對外公佈。
中大工程學院助理院長蘇文藻稱,未聽聞舊空管或海外用家會用這種措施,指新空管屬大型系統兼費用昂貴,要常手動重啟不合理。民航處昨晚承認有實施重新啟動工作席措施,指重新啟動安排按承辦商建議及具體運作經驗和情況,過程中航班運作及安全不會受影響。
民航處證實電子紙條系統本月2日早上約6時20分間歇性短暫故障,系統重新啟動(rebooting)和檢查所有工作並確認資料無誤後,早上7時30分回復正常。其間航班升降完全正常。
■記者譚靜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