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直指金融世界禍根未除 「下一波風暴更厲害」

任志剛直指金融世界禍根未除 
「下一波風暴更厲害」

【本報訊】回歸後帶領香港度過兩次重大金融風暴的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直言引發1997、1998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金融海嘯的問題「完全未解決」,金融世界並不安全,如再發生風暴,「下一個可以好厲害,(規模)比之前(兩次)可以大好多!」他寄語香港,在「仲未被邊緣化前」,要將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做大做強」。
記者:劉美儀

任志剛寄語香港,要將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做大做強」。資料圖片

過去數十年,每逢7或8字尾年份,本港便面對一波金融風暴,除了10年及20年前的雷曼及亞洲金融風暴外,再數30年前的1987年,本港亦發生股災。
任志剛說自己不是「迷信」的人,但量寬後國際市場充斥大量游資,與對上兩次金融風暴禍根相同,當時正是華爾街崇尚炒賣而非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文化所導致。當局其後雖已制訂《Dodd-Frank法案》及《沃爾克法則》,改革華爾街及限制投行坐盤,但特朗普將計劃廢除有關法案,投行伺機再起,「恐怕不久將來又會有大危機出現」,本地監管當局及政府,更要居安思危,應對潛在威脅。
倘金融風暴再現,他相信發生在仍未完全開放的內地市場機會不大,反倒可能出現在採取華爾街博弈模式的金融市場體系內。

籲掌握先機 免被邊緣化

任志剛認為本港回歸20年,其間雖受外來衝擊,但整體在維護貨幣穩定、金融安全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三大目標上,成績有目共睹,深信公道自在人心。
展望前景,任指在金融領域,香港面對的局面其實甚為有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體,有很多尚未開放的金融市場,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可扮演融資投資樞紐角色,關鍵是要掌握先機,「唔好俾人邊緣化」,本港在發揮內地與外地資金融通橋樑的角色上,應在未被邊緣化前「做大做強」,如股票或其他資產交易,可提供港元以外其他外幣渠道(美元或人民幣)作交易單位選擇,「你強化到一個地步,當人哋(內地)全面開放咗,(投融資活動)都仲係要走返嚟你度做。」
他亦關注歐美反恐洗黑規定,或引致本地監管過度的問題,就像正常做生意「點解開個戶口會咁難?」他指監管必須嚴謹合規,但金融服務是為實體經濟需要,「唔可以管到咁死」,技術複雜的金融投機炒賣,需要複雜規管理所當然,但簡單直接的傳統銀行借貸如企業開戶口,是否可引入彈性針對管理措施,便利金融服務,值得研究。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