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沉寂一時的網購「支票黨」又再出現。騙徒利用入支票入數的時間差,令事主誤以為賬面結餘等於已收到錢,騙走逾萬元的Chanel手袋,賣家驚悉被騙後報警。有銀行界人士呼籲,市民要確認賬戶中的可用結餘已入賬,交易才能作准。
讀者方女士表示,她近期才由外地回流香港,上周四(18日)透過網上拍賣平台,以1.4萬元放售一個Chanel手袋,同日傍晚接獲一名女買家留言,指因急於外遊時使用該袋,遂約定翌日中午12時在佐敦站交收。方女士答應,並如期在車站等候,惟對方卻以開會為由,派來胞弟收貨,聲言會將金額過賬到其銀行戶口。
方女士待對方聲稱過賬後,致電銀行客戶服務熱線查詢,得悉賬面結餘新增一筆1.4萬元的金額,遂交出手袋。直至晚上10時許,由丈夫替她將該筆款項轉賬至另一戶口時,發現金額由1.4萬元急增至3萬元,非常奇怪,於是再致電銀行查問,可是由於銀行已關門,客戶服務員指要待翌日辦公時間才能查證。
至上周六(20日)中午,方女士獲銀行告知,入票者於當日在長沙灣廣場一部櫃員機,存入一張另一銀行的支票,支票上銀碼為3萬元,抬頭不是方的名字,是一間不知名的公司,而入票者在櫃員機輸入的銀碼則是1.4萬元。因此,當事主查詢時是首先出現1.4萬元的賬面結餘,及至銀行職員處理支票,見銀碼為3萬,即將賬面結餘改為3萬,最終至本周一確認支票有問題而「彈票」。
方女士指出,她經翻查過往新聞,才知道同類騙案並非首次。有騙徒使用「空氣票」,令賣家戶口的賬面結餘增加,待賣家交出貨物後即彈票。而今次不知為何對方要故意輸入錯銀碼,令金額變動。她不滿彈票的行騙手法非首次,銀行何以沒有措施保障客戶,遂在昨日(25日)往香港仔警署報警求助。
有銀行界人士曾分析網購「支票黨」行騙手法,指戶口分為賬面結餘及可用結餘,存票後「賬面結餘」會即時顯示金額增加,但實則支票是於翌日下午3點半後才可確定支票是否有效及正式過戶,這才算「可用結餘」,即大家要留意可用結餘已入賬,而非單看賬面結餘。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