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學校 - 馮睎乾

女王的學校 - 馮睎乾

伊利沙伯中學以女王的名字命名,人盡皆知,但校訓跟女王有關,則未必人人留意。天主教辦學,拉丁文校訓總有典故,往往出自古羅馬經典,但伊利沙伯這官校不同,其校訓是「Vos parate ut serviatis」(英譯:Prepare yourselves that you may serve),這句話我看不出來歷,難道是譯自中文校訓?
中文校訓「修己善群」,由創校校長張維豐倡議,有說出自朱熹白鹿洞書院學規,其實學規沒有這四個字,只說「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意思雖近,卻不能說出自學規。「修己善群」是常語,句義可上溯至孔子說的「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以及荀子所謂「君者,善群也」(《荀子.王制》)——「善群」即「能群」,指「善生養人」、「善班治人」等(《荀子.君道》)。可見「善群」原意,是從統治階級角度,表示善治百姓,令他們安居樂業。有趣的是,拉丁文校訓並無此義。
「Vos parate」即「你們準備好自己」(這兒Vos是反身代名詞,作賓語用);「ut serviatis」即「以服事人」(這是目的從句,動詞為虛擬語氣),但服事誰呢?原文沒點明。留意中文校訓的「善群」不同「服事」,以拉丁文表達「善群」,可寫「ut populo prositis」(以利於民),怎會變成「服事」呢?擬定拉丁文校訓的人,我相信原意是想學生為女王效力——那年代不是很順理成章嗎?近年我認識的網友,不少是伊利沙伯舊生,大都熱愛香港、關心社會,儘管時無女王,但「修己善群」那團火,顯然仍在他們心中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