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賄通天下是中式營商戰略 - 李平

蘋論:賄通天下是中式營商戰略 - 李平

港珠澳大橋爆出混凝土測試涉造假後,廉政公署罕有地再發聲明,澄清案件未涉公職人員及中資公司,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日在記者會上的開場白,則引述廉署的聲明再證中資公司無辜。在未確定涉事的石屎磚是改動測試時間或被調包、是由內地或香港公司供應之前,廉署和馬局長就斷言「未有物料供應商(或其人員)牽涉上述違規行為」,既不能釋除公眾對大橋安全的疑慮,也不能釋除公眾對賄通天下的中資公司涉事的疑慮。

廉署「護主」 增添疑慮

目前涉混凝土測試造假被捕的只有嘉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實驗人員。官方迄今公開的資料留下諸多疑問:其一,實驗人員造假的動機或誘因是甚麼?是純粹偷工減料,或是要掩飾甚麼問題?其二,既然路政署「連邊啲磚有問題都唔知」,又如何排除中資物料供應商涉事的嫌疑?其三,作為總承建商及工程顧問的中資公司,是否應承擔監督責任、能否免責?
中資建築、物料供應公司引發的質量、安全問題,早已嚇窒港人。因此,港珠澳大橋混凝土測試造假問題一曝光,網民就把矛頭指向中資承建商和物料供應商,進而質疑港府放水,對中資公司監管不力。廉署竟第一時間打破慣例出來「護主」,發展局、運房局、土木署、路政署在未知調包情形、未知涉事石屎磚來龍去脈時就信誓旦旦要確保大橋安全,只會增添公眾的猜測和疑慮。
中國交通系統是腐敗的重災區,多個省份的交通廳長前腐(仆)後繼,類似港珠澳大橋這類政府形象工程、大白象工程,往往也是貪官、奸商勾結侵吞公帑的重災區。香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中港融合工程,多由中資公司主導,香港原有的監管人員、監管制度、監管模式,能否不被侵蝕,實在不無疑問。從公屋鉛水事件,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飄移,中資公司劣迹斑斑,2013年更揭發外判商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工程使用不合格的石填料,中資承建商有一名高級管工向負責監督工程的顧問公司督察行賄。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一帶一路」 很多賄賂

中資建築公司近年加快走出國門步伐,承建了世界各地諸多大型工程,雖不乏成功之例,但同時在不少地區留下賄通天下──靠行賄爭奪工程項目、靠行賄逃避監管的惡名。隨着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這個問題更受關注。福布斯(Forbes)網站近日一篇題為〈「一帶一路」 很多賄賂?(One Belt, One Road, Many Bribes?)〉的評論,就反映了國際社會的疑慮。
這篇評論的作者Alexandra Wragea是致力提高商業透明、支持良好管治的國際機構TRACE的創辦人和主席。她在文章中指出,「一帶一路」對美國公司有很大吸引力,但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投資就意味着中國規則,而許多中國公司把行賄作為一種商業戰略(use bribery as a business strategy)。
Alexandra Wragea還指出,中國雖然在習近平領導下展開反貪,但中國執法機構從未對中國公司或公民在海外的行賄採取行動,而「一帶一路」上的65個國家,就包括了被TRACE列為腐敗風險最高的八個國家中的四個:也門、柬埔寨、緬甸和敍利亞。
在梁振英竭盡所能要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之際,中資公司在香港大型基建、公屋興建中的劣迹,廉署等政府部門對中資公司的維護,首先給公眾的印象就是政治腐敗,再加上前廉政專員湯顯明等前任、現職高官與中國官員、中資公司勾肩搭背的劣迹,市民豈能不擔心賄通天下的中式營商戰略已攻陷香港?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