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朝鮮的一面鏡子(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伊朗是朝鮮的一面鏡子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身陷通俄門風暴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剛結束訪問中東。可能是因為面臨國內彈劾聲浪,特朗普顯得較過去沉默,大大減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推特發文。短短數日的行程裏,除了做生意外,特朗普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鞏固盟國,或者說討好盟國。
須知阿拉伯遜尼派國家和以色列,都與伊朗交惡已久。過去一年,沙地阿拉伯、巴林等紛紛與伊朗斷交;以色列亦是伊朗長期的眼中釘,迄今仍不承認以色列生存權,部份領袖更想要把以色列「在地圖上抹去」。因此在特朗普的演說中,他直接將伊朗列為重大威脅,包括伊朗對敍利亞阿薩德政府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援助。
儘管競選前後,特朗普都不掩飾他對伊朗的反感,但國會支持繼續制裁伊朗的聲浪更不容忽視。事實上,奧巴馬任內好不容易通過的伊朗核協議,雖被視為是美伊關係改善的徵兆,卻仍在雙方國內各自遭受程度不一的反對。就美國來說,縱使奧巴馬傾向解除制裁禁令、特朗普也下令審查伊朗是否違反協議,但由於伊朗持續測試導彈,因此美國國會早已自動延長制裁法案(ISA)。如特朗普目前執行了兩波制裁,對象「剛好」都是協助伊朗的中國企業;對伊朗來說,改革派與保守派間不斷為前途展開鬥爭,部份軍方人士在去年扣押美國船艦,且不時試射導彈,對國內外釋放強硬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伊朗式民主的束縛,伊朗人民仍透過本次總統大選傳達出傾向開放的心聲。這是因為伊朗自兩伊戰爭後國力大衰,2003年開始核計劃後又受到國際制裁,到2015年核談判之際,伊朗的人均GDP還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半,且失業率長期處於兩位數,青年失業率更高達三成;通貨膨脹亦節節高升,2013年曾突破40%,近年雖有所收斂,仍有10%左右。種種的經濟因素讓伊朗多數人民希望有所改變,正是讓伊朗重返國際社會的契機。此點連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都注意到,並試圖將兩派分離尋求接觸,對華府而言,乃是相當難得的合作機會。
伊朗作為中東大國,不一定需要核武也有足夠潛力稱霸。在此區域的競爭者,如伊拉克、敍利亞都已殘敗不堪,沙地阿拉伯等又相對孱弱。換言之,只要對伊朗解禁,其復甦指日可待,而伊朗正與歐洲、中國等熱絡互動。若美國錯過這個與伊朗修好的良機,恐怕會將伊朗進一步推向俄中軸心。
更有甚者,與伊朗的交往其實具有一定的示範效應,特別是對於朝鮮。兩國的情況雖不盡相同,卻可互相參照。美國對伊朗的持續制裁,也等於告訴朝鮮,即使完成協議,仍可以單邊不遵守。在軍艦外交、聯中制朝都已失靈,朝鮮再度試射導彈的當下,若美國還想用談判解決朝核問題,那麼維持信譽應該是特朗普政府的首要考量。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