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聯邦調查局設計了一套用作警剔員工預防洩漏機密的教材。後來有記者引用資訊自由法,要求取得這輯幻燈片。當局終於在一年前決定把部份人名和間諜的手法刪除之後,將其餘資料解禁。
據FBI估計,美國有400萬人獲授權,散佈於全國約一萬個工作地點,從事涉及保密資料的工作,當中能夠處理「絕密」級別資訊的人亦多達86萬。教材提醒僱員,一隻64Gb容量的「手指」已足以儲存400萬頁微軟Word的檔案,相等於一輪大貨車的一半載貨量。
該局把洩密的安全威脅分為四種,第一類是「溢出」,涉及人員無心之失,由於一時大意把不適當的資料上載至社交網絡。其次是「洩漏」,員工向網絡、傳媒等友人提供消息。第三類是牽涉到外國利益的間諜案件。最後是針對電腦系統、重要設備,甚至是機構的名譽所作的破壞行動。
FBI歸納了多年來落網的間諜特徵,發覺員工如果無故加班、神秘外遊,或生活突然變得奢華等,都可能是警號。他們又發現,洩密者在政治上可能有雙重效忠,平時言談也有仇視政府的問題。在個人性格方面,那些口若懸河、凡事認叻的人最可疑。
假如你身邊也有這類同事,你跟他們的日常溝通可能要格外留神。儘管不涉金錢誘因,他們出於要為自己塑造一個通天曉的威武形象,往往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出賣了朋友的私隱,甚至是機構的機密。
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